今年7月,國家培養的第一批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畢業,按照入學前簽署的定向就業協議,他們畢業后要回到生源所在地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
然而近日,記者接到讀者王斌(化名)來信,反應部分定向生赴基層后,就業安排不到位的情況:“國家層面大力支持發展全科醫學,提供各種優惠政策和優厚待遇,鼓勵我們下基層,我們也響應號召投入這份事業并以此為榮。但回到服務地后,當地的衛計局和鄉鎮衛生院卻遲遲落實不了我們的工作、編制、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待遇等問題,不要寒了廣大全科醫學為基層服務的赤子心。”
國家***政策培養高水平的全科醫生,補充農村基層醫療衛生人才的缺口應該受到地方歡迎,為什么會出現定向醫學生回基層遇冷的狀況呢?
回基層后有種被敷衍的感覺
王斌稱,今年7月7日,他從廣西醫科大學畢業后,回到玉林某縣衛生與計劃生育局報到。幾天后,縣衛計局安排他到一家鄉鎮衛生院工作,可是在與鄉鎮衛生院簽訂工作合同時,卻碰到了麻煩。
“國家規定的服務期是6年,超出期限須本人愿意才可簽約,不能強迫。”王斌說,可當地的鄉鎮衛生院長表示,不多簽幾年就不給簽合同,還請了縣衛計局人事股負責人出面協調,雙方也沒有談攏。
因為合同簽不下來,到現在,王斌已經在家待業近1個月了。
據王斌了解,廣西醫科大學這一屆畢業的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中,有不少人返鄉報到后因為各種原因,至今仍沒有簽工作合同。他認為對于醫學畢業生來說,沒有簽合同就相當于是三無人員,在這種狀態下上班,對病人、對醫院都沒有保障,部分沒簽約的同學或主動或被動地處于待業狀態。
畢業于右江民族醫學院的定向生黃華(化名)也沒有簽工作合同,但她覺得在家一直等也不是辦法,就先去鄉鎮衛生院上班了。讓她著急的是,按照國家要求,8月底他們就要按規定參加3年全科專業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以下簡稱“規培”),可縣衛計局就是不給開介紹信讓她去自己聯系的規培單位。
相關的就業手續沒有辦,編制也沒有弄好,每次打電話問縣衛計局,回答都是還要等,這讓黃華有種被敷衍的感覺。
畢業于桂林醫學院的定向生羅源(化名)也在為規培期間衛生院給不給發基本工資,按什么標準發而苦惱。衛生院讓他問縣衛計局,打電話到縣里,又讓他問市里。“誰都說不清楚,感覺都不愿意要我們,不想白養。”羅源說。
8月5日,羅源跟鄉鎮衛生院簽了事業單位聘用合同,但領導告訴他,他只是享受了和事業單位編制一樣的待遇,根本不上編制本。即使衛生院想給,上面沒文件,他也給不了。
這些定向醫學生反應的情況并非廣**有,記者在社交網站上查詢發現,全國其他省份的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在報到后,也有不少類似的問題出現。
一名河南的定向生留言:“如今畢業已經1個月,衛計局還沒安排好工作,鄉鎮醫院說只要有***的,這不是為難剛畢業的學生嗎?現在規培馬上就開始了,可工作依然沒安排好,更別提工資了!國家的想法是好的,但底下的人對于國家政策的響應很低,造成我們全科的同學,想走不能走,想留又沒個音訊。”
各方對政策理解不同
記者在多地采訪基層衛生機構時,鄉鎮衛生院普遍反應其面臨的一大困境就是大學畢業生不愿去,醫師隊伍逐步老化,后繼乏人??蔀槭裁炊ㄏ蜥t學生回基層履職會遇冷?
廣西某縣衛計局的一名負責人向記者解釋了其中緣由:5年前,這批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在入學前跟縣衛計局(原衛生局)簽訂過一份定向就業協議書。其中規定,定向醫學生一經取得畢業資格即服從縣衛計局安排,到其指定的鄉鎮衛生院定向就業且在定向服務單位連續工作6年(含6年)以上,當時沒有提到規培的問題。2014年1月,國家衛計委等7部門聯合***了《關于建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的指導意見》,規定今后醫學專業學生畢業后不能直接行醫,必須先接受為期3年的規范化培訓,考核通過后才能成為住院醫師。根據政策,定向醫學生參加規培的3年要算在6年的服務期內。
“定向醫學生7月報到,8月底就要去參加規培,規培期間,我們用人單位要給他們出基本工資和五險一金,3年算下來,要給每個學生支出10萬元。”該負責人表示,用人單位肯定不希望人才流動得太快,既然付出了那么大的代價,他們希望可以增加一些服務時間,但學生們不愿意。
定向醫學生堅稱按國家規定,聘用時間是6年,但該負責人表示協議上寫的是在定向服務單位連續工作6年(含6年)以上,他就此事咨詢市衛計局,市里也說沒有一個統一標準,由用人單位直接跟學生商量。
“大家對政策的理解不一致,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這名縣衛計局負責人表示,基層其實非常需要這些醫學生來服務,他們回到地方后,衛計局局長和副書記都出面熱情地接待他們,也很快給他們在鄉鎮衛生院安排了工作,但學生以聘用合同沒簽下來以及8月底要去規培為由,沒有去上班,造成現在的狀況。
政策制度還在不斷完善
帶著定向醫學生的困惑和基層衛生機構的擔憂,記者采訪了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相關部門。
自治區衛計委人事處處長黃文新表示,今年6月26日,在定向醫學生畢業之前,自治區人社廳、編辦、發改委、財政廳和衛計委就聯合就***了《完善我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用人新機制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桂人社發[2015]37號文),為定向醫學生的入編提供了政策依據和保障。
這份文件提出,對于醫學或醫學相關專業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生,報考城區、縣城(市、區)所在地之外的鄉鎮衛生院崗位的,可不參加筆試直接進入面試,且不受***崗位人數與報考人數1:3比例的限制,用人單位提出申請經上級部門核準后,可以1∶2或1∶1的比例開考。
“這就意味著今年畢業的這198名定向醫學生,全都可以通過公開***的程序,納入編制管理。”黃文新說,《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規定,國家建立事業單位崗位管理制度,事業單位新聘用工作人員,應當面向社會公開***。從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來講,事業單位要強化崗位管理,弱化身份管理。廣西在醫改過程中,從基層實際出發,為穩固基層、留住人才,積極探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定編定崗不定人”的用人新機制,所有新進入員一律按此機制實行人事管理。
自治區衛計委科教處處長謝裕安介紹說,定向醫學生報到后參加規培的費用,國家是有投入的。國家平均每人每年撥付3萬元,自治區匹配每人每年1萬元,用于帶教費及培訓期間的補助等,不夠的話由規培機構來兜底。至于這些人培訓期間是不是要靠鄉鎮衛生院發工資,黃文新表示其實大可不必擔心,因為公開***入編后,他們是由財政給發基本工資的,不會增加鄉鎮衛生院的負擔。
采訪中,謝裕安向記者出示多份紅頭文件,均是自治區層面部署定向醫學生的就業安置工作的。6月8日,自治區以電傳的形式,下發《關于做好首屆定單定向醫學生畢業接轉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各市各縣要做好安排就業、規培等工作。6月9日,廣西全區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對接收訂單任務的市、縣衛生院院長做了一次政策輔導。7月29日,自治區衛計委召開推進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及就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并在會上通報了截至6月28日各個市縣安排定向醫學生入職、入編的情況,要求沒有辦理入崗入編的一定要抓緊時間辦理。
截至7月28日,廣西今年畢業的198名定向醫學生中,有167人安排了工作,入編86人。謝裕安說,一部分基層單位是考慮編制和崗位一起辦理,造成在等政策的過程中,部分畢業生還沒有落實崗位;還有部分基層單位認為,下個月馬上要去規培了,現在安排工作,又要安排老師帶他,還涉及到周轉房的問題,不如等規培完再安排工作。
“這些都是對政策理解有誤差。”謝裕安說,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是國家的一項新政策,***5年來,隨著社會發展也一直處于不斷完善的過程之中。政策的調整完善,使得衛生系統、醫療機構及學生等方方面面的理解和認識都有一個磨合的過程。大家現在要做的就是查漏補缺,發現有落實不到位的情況,就一個個去協調解決。從而共同推進這一項目不斷完善,使醫學生們能安心在基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