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一次4元錢,給患者做一次手法推拿25元錢,7個醫生半天做一臺胃癌手術1000多元錢,哪個國家還有這么低的醫療***?”醫衛界委員普遍反應,目前醫療收費當中,勞務和技術收費普遍背離市場規律,嚴重挫傷醫務人員的積極性。有委員甚至表示:現行醫療服務價格低得讓醫生沒有尊嚴。
問題分析:現行定價嚴重背離市場經濟規律
“一個胃癌手術,需要3名醫生、兩名護士、兩個麻醉師做半天,收費標準是1000多元,不論什么級別的醫生做都一樣,這合理嗎?”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院長劉玉村反問道。
在這樣的醫療服務定價體系下,醫院勢必是要賠錢的,只能在手術費用里加入耗材、檢查、藥品等其他費用。“有良心的少加一點,但有些醫生為了錢可能就亂加。”劉玉村說。
全國政協委員、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也表示,目前植入一個心臟支架4到5個人,手術費只有1000塊錢,導管、支架、檢查等費用加起來得3萬多,人工費只相當于材料費的1/30左右,“一個醫生要讀5年本科,3年碩士,3年博士,本碩博連讀最少也要8年時間,出來后還要接受至少3年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這么長的培養周期,這么大的投入,他的勞動就值這個價?”
中醫醫療服務價格定價就更低了。北京市某三甲中醫院推拿科的主治醫師告訴記者,目前推拿手法治療不僅均次費用低(一次25元),且相關規定不太合理。如很多老年患者通常頸椎、腰椎、膝蓋等部位同時患有疾病,但按照醫保規定手法治療每次只能收取1人次的費用,不能重復收費,否則醫生將面臨罰款和通報批評。
“北京市醫療服務價格收費定價標準(俗稱大紅本)規定針灸一人次是4塊錢,一棵白菜四五塊錢,這不就是白菜價嗎?”全國政協委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對**中醫藥交流合作中心主任楊金生說。
此外,一些有特色的中醫治療方法不僅沒有得到鼓勵,反而遭遇限制。如在治療風濕關節疼痛等方面療效獨特的中醫小針刀技術,雖然操作技術的復雜,但收費標準可能將下調。
“現行的醫療服務價格太低了,嚴重背離了市場經濟規律,和**總理在去年**工作報告中提到的‘健全醫務人員適應行業特點的薪酬體系’的要求相距甚遠。”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肛腸科主任安阿玥表示,更嚴重的是,有些價格定得過低,讓醫務人員覺得沒有尊嚴。這樣一來,誰還愿意學醫?
**不作為 價格調整未與時俱進
“靜脈抽血1塊錢1次,針灸一次4塊錢,北京的大紅本是1999年***的,16年都沒變,這期間CPI漲了多少?人們的工資又漲了多少?有關部門不會不知道吧!”安阿玥如此表示。
相比北京市,廣東省的情況更令人擔憂。“一次有兩個科醫生參與、由專門醫生實施、護士配合的搶救稱為‘小搶救’,每次大約10多分鐘到半個多小時,收費標準是20元。”廣東省廣州市某三甲醫院急診科主任向記者反應,廣東省的醫療服務價格標準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制定的,至今未做過調整。例如,對病情穩定的病人一級護理一天的費用是12元;急診須做彩超免費,因為急診科沒有這項收費項目,醫院只能賠錢維持運轉。
“我們一直在強調改革要與時俱進,為什么醫療服務價格進行調整不能與時俱進?這就是**部門不作為!”張澍指出。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內鏡科主任王貴齊表示,在財政對公立醫院的投入十分有限的前提下,如果一方面取消藥品加成,另一方面還不提高醫療服務價格,這等于讓醫院處于“無水之源、無本之木”的境地。
“通過違背市場經濟規律的廉價的醫療***來降低患者的醫療費用,不可持續。而且事實上,老百姓并未從中得到多少好處。”張澍說,在中國,植入一臺雙腔起搏器4個人的手術費是1500元左右,而器械費用就要四五萬元,患者的花費還是很高。
醫院要生存,醫生也要養家糊口,醫療服務價格這么低,這就催生了大處方、過度檢查等行為,有些醫生就用灰色收入來補貼。“這樣的行為應該禁止,但是制度之弊是不是更值得反思?”張澍認為,多年積攢的醫療服價格過低的問題,已經嚴重阻礙了醫改的進程,亟需通過頂層設計加以解決。
“醫療服務價格調整是當前階段醫改最核心的環節之一,走好這一步可以盤活一盤棋。”劉玉村說,醫務人員是醫改的主力軍,必須調動600萬醫務人員的積極性,醫改才能成功。而要實現這個目標,前提是,首先要承認醫護人員的勞動價值,讓他們的工作更有尊嚴。
最新!醫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萬增加到2023年的19....[詳細]
連續工作滿15年或累計工作滿25年且仍在崗的鄉鎮衛生院專業技術人員,在滿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