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看上去貧困潦倒的病人突然跪在你面前哀求:“醫生,求求你,幫我看病,但我沒有錢…”
如果,一個經過各種治療而走到終末期的晚期腫瘤病人突然跪在你面前哀求:“醫生,我該怎么辦…”
長久以來,我的心中,一直擔心著這樣兩個“如果”.
我想,當下國內醫院中的同仁真要遇上這樣的“如果”時,大多會束手無策或者干脆逃離。從來沒有人告訴過我們的同仁應該怎么辦?。ㄒ怯腥讼胭|疑上述兩個“如果”的存在,我們就請他回顧一下這些年嚴重的傷醫殺醫惡性事件。這個事情上,根本沒必要爭論)
沒錢看病的問題,自古就有。但是總得解決。怎么解決?近代主要就是靠慈善醫療。民國時期的各類教會醫院、公立醫院以及私人診所,都有各種模式和程度的慈善醫療。而其實早在清末,就有官辦的免費醫院了。1906年8月,清廷在北京設立內城官醫院,1908年6月,又在外城宣武門外設立外城官醫院。“純屬官立性質,所有***診治之人,概不收費,惟住院診治者飯食費須由本人自備”,就是免費看病。“1908年6 月,內、外城官醫院每季度就診人數皆有數萬人之多,1909年全年就診人數更是高達288467人次,而當年北京內、外城總人數還不到80萬”(摘自丁芮《近代北京的免費醫療》)??赡苡腥苏f,現在赤貧的人數很少,不要緊。呵呵,歷史學家會告訴你,忽視這“一小部分人”,帶來的麻煩卻可能在社會矛盾中占據巨大的比例。而長久以來,至少在醫療待遇方面,確實沒有照顧到這一部分人,導致觸及社會心理底線的事情一再發生。
若是說貧困的事情涉及的人群不算最多。那疾病所帶來的痛苦或絕望,就完全不一樣了,不管貧富與否,都會涉及到。
“醫學不是神”.這是近年來,國內醫界以及行政管理部門反復在向民眾宣傳的理念。說的更直白一點,就是醫學沒有能力為疾病和痛苦“兜底”(社會轉型時期,干“兜底”的工作,實在太可怕。現如今,做“過程”的行業矛盾少、很開心,但是做“結果”的行業就有被人砍的危險。醫院中各專業間的區別,也是如此)。其實,說醫學發展水平有限,大部分老百姓都能理解。但對于相當一部分人來說,你單單告訴他們“醫學不是神”,是不夠的,你得繼續告訴他“神到底在哪里”.不然,你還是得“兜底”.
在很多發達國家的醫院里,有數種不同宗教的祈禱室、或者小教堂。這些醫院的醫療技術水平都非常不錯,但是,相當部分已有宗教信仰的病患及家屬的痛楚與哀傷還是需要祈禱來解決。難道,他們就比我們傻???(請注意我的措辭:“已有宗教信仰的病患及家屬”.允許祈禱和鼓勵傳教是兩碼事呀…)
說實話,上述兩個“如果”的事情要是能好好的解決,醫務人員被砍的風險就會大大降低。
單單做個抱怨者,真的沒意思,總要努力改善吧。越快越好。
那么,到底怎么辦?我想,除了摸著石頭搞“機制創新”之外,就是吸取經驗。要吸取的,不單是國外的經驗,還有前人的經驗。
最近,讀到北京大學谷曉陽、甄橙、劉繼同等學者編譯并發表的《北平協和醫院社會服務部1927-1929年度報告》(《社會福利(理論版)》雜志)。盡管我收集閱讀過很多中國近代醫學史料,但是,這份報告依然給我極大的震撼。
協和醫院社會服務部于1921年5月正式成立,到1952年被撤消為止,共存在了32年之久。她在中國不僅創辦最早,也是辦得較好的。1946年,民國學者寫道:“國內各大醫院中有社會服務一部者頗多,例如前上海之中山醫院,上海之中國紅十字會醫院,南京之鼓樓醫院,重慶之寬仁醫院及北平之協和醫院等,其中以北平之協和醫院辦理較有成績。”
《北平協和醫院社會服務部1927-1929年度報告》展示了,在那個艱苦時期,醫界是如何在各種力量支撐下構建“和諧醫患”的?!秷蟾妗分懈接?9個案例的工作記錄,我從中節選三個。
讓我們感觸,讓我們學習。
【個案記錄I】
一位34歲的已婚男子。住院號:No.25631
臨床診斷:腹部槍傷。
社會調查:
在病房訪談病人。
與警察會談。
與病**子在病房談話。
在病房與病人父親談話。
研究發現:
病人是位需要養活妻子與女兒的農場雜工。
病人與父母居住在同一個鎮子,他們靠20畝地維持生計。
病人在幫助抓捕強盜時受傷。
警方在病人傷病期間有義務給他家庭經濟救助,但是如不加以力促,警方有推卸責任的傾向。
因為病人的傷情,這個家庭沒有過冬的冬衣。
主要問題:
他是位暫時處于無能力狀態的男人。
他沒有應付意外事故的多余錢財。
提供服務:
1.在病人尚未愈期間,安排警方養活他的妻女。
2.安排由警方支付病人居住男調養院的費用。
3.向病人的妻子贈送衣服。
4.安置病人人住男調養院,直到他傷勢痊愈。
5.安排警方幫助病人開始從事小商販的生意。
服務結果:
因為由警方支付費用,病人得以逐漸康復,身體狀況恢復良好。
【個案記錄Ⅵ】
一位19歲的未婚女孩。住院號:No.20323
臨床診斷:懷孕、妊娠。
社會調查:
在社會服務部與病人和母親交談。
家訪并與母親談話,會見家庭成員。
在病房訪談病人。
研究發現:
家庭:
父親、母親、8歲的妹妹、6歲的弟弟和病人居住在一起。
29歲的哥哥是個軍人。房子的兩邊居住著叔叔、嬸嬸們等一大家子人,雖然他們各有所長,與北平市里一些著名機構有一定的關系,但是他們都有自己的一大家子人要養活。
經濟:
父親的收入微薄,而且不穩定。唯一固定的經濟來源是哥哥每月3、4美元的軍人津貼和病人每月依靠縫補收入的3、4美元。
懷孕的緣由:
母親離家擔任四個月的保姆,把病人留給同院中鄰居家的一對老夫婦照看,一個兵痞用***強迫病人與之發生性關系。
主要問題:
1.非婚懷孕。
2.經濟來源不足。
提供服務:
1.為病人安排免費病床和免費藥品。
2.社會服務部將嬰兒接走。
3.為嬰兒找到收養家庭。
服務結果:
病人一出院她的家庭就給她安排了一樁婚姻,她現在已經結婚一年,生活得很幸福。沒人知道她的過去。
【個案記錄XV】
一位14歲的女孩,1926年8月13日-1927年7月13日住院。住院號:No.14514
臨床診斷:股骨及肱骨慢性化膿性骨髓炎。
社會調查:
訪談病人。
家訪和訪談主人的外甥。
訪談主人的外甥。
研究發現:
左腿自臀部以下截肢。
病人是個女奴,6歲時被自家以30美元的價格賣給了現在的主人。
自家是南口鎮附近的農民。
主人一家都離開了北平。把病人留給外甥和妻子照顧。因為病人是個瘸子,他們打算把病人送到一個市立慈善組織,同意出錢讓她住在外面的調養院里,安排她去婦女濟貧院,但是拒絕接她回家。
主要問題:
1.瘸子:永久性殘疾。
2.女奴。
3.她沒有能力養活自己。
4.她在貧民院中無所事事。
提供服務:
1.安排人住調養院。
2.安排醫療救助。
3.提供衣物。
4.安排病人離開貧民院,因為在那里她除了吃和睡之外無事可做。安排她去天主教孤兒院,在那里她可以靠出色的繡工養活她自己。
服務結果:
病人待在天主教孤兒院,而且生活得很開心。不定期返回醫院檢查、復診。需要時為她安排醫療護理。
感謝前人,以及做出相關研究的學者們,讓我們體會醫學的本原。
我們面臨困難,我們需要像前人一般努力,不單單是醫界,更有**與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