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不過,你知道引人食欲的美食也出現在從古至今的醫學記錄之中嗎?干酪樣壞死、巧克力囊腫、葡萄酒色斑……您是否曾用一串串美食名稱讓患者對原本陌生的疾病增進了解呢?病人對此的反應又是怎樣的呢?
“美食詞典”要慎用
醫學界的“美食詞典”由來已久,還挺豐富的。涉及的醫學學科也五花八門,比如有婦科的巧克力囊腫,皮膚科的葡萄酒色斑,以及呼吸科的干酪樣壞死等等。
這些食物與疾病有關嗎?答案是否定的,只是根據各種病癥的反應、表現,用美食和它們配對罷了。疾病發生與這些食物無關。這樣的說法,對于醫生們來說,讓他們在內部工作交流中方便了很多,當然副作用也是存在的,比如和病人解釋他患上的病癥時,一定要慎用這些詞語。
浙大一院全科副主任醫師葉開升就碰到過這樣的病人。那是位大學畢業生,得了肺結核。那天,葉開升習慣地向這位病人解釋病況:“肺結核壞死的地方是黃色的,樣子和經常吃到的奶酪一樣,發病率還蠻高的。”
這樣清晰透徹的解釋,讓這位本是奶酪愛好者的小伙子難受了好幾天,“這位小伙子再來看病的時候就對我說了,聽了這個比喻后,他看到奶酪就沒胃口了。”
在這之后,葉開升就將“美食詞典”中的詞匯謹慎使用了,“就怕有些病人有心理障礙,接受不了。”
不過在工作的時候,葉開升還是會用這些簡單明了的詞語和同事交流。在他的科室里,他們甚至自己用“美食詞典”的邏輯命名了一些癥狀,“比如痔瘡患者脫肛的部位,我們就叫做‘甲魚頭’;胰腺炎的藍色病變,叫做‘葡萄皮’。”
使用“美食詞典”或可提高戰勝疾病的信心
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院長助理、主任醫師、精神科主任施劍飛說:“美食詞典最早是從西方國家流行起來的,醫生通過最直觀的方法,把公眾陌生的疾病與熟悉對象聯系起來。”
施主任認為,用美食給病癥命名有意想不到的好處:“取名方式相對食物化,還能讓人有戰勝病痛的信心。”施劍飛開玩笑地說,“這些東西都能被我吃掉,這個病還治不了嗎?”
不同病癥的命名都帶有不同的目的,在施劍飛看來,今后大家也可以利用這樣的命名規則,達到想要的目的,“比如有人不喜歡自己的老公喝酒,可以把啤酒叫做馬尿,下次喝酒的時候,他就有厭惡心理。”在一些健身房的減肥教練口中,這一點就經常被利用,讓學員對高熱量高脂肪的美食敬而遠之。
營養學家建議不要因病廢食
在中國,向來有“以形補形”的說法,可是這些病和它們所對應的美食沒有關系,大家以后在享用這些美食的時候,千萬不要有這樣的心理負擔。
“比如奶酪富含蛋白質、脂肪,吃這些東西不是造成‘干酪樣壞死’的原因。”浙醫二院營養科醫生金星說,兩者只是外觀相似,并不直接相關。
還有一種是真的有益于健康的,比如胡蘿卜切開后,橫截面很像瞳孔;核桃掰開后,核桃肉就像大腦的樣子,它們也已經分別被證明了對視力、大腦有好處,“這是巧合,并不是科學。”金星認為,選擇食物要多了解它們內含的營養素,做到品種多樣性,取量合理。
“美食詞典”多姿多彩
●干酪樣壞死
這是結核病變的標志,萎縮的子宮內膜的囊性病變,像是“瑞士奶酪”上大小不同的孔 .
同樣的比喻也能用來形容腦囊蟲?。ㄓ韶i肉絳蟲感染產生囊腫)的囊性病變。假膜型念珠菌感染因為擁有白色顆粒狀的外觀,而呈現“凝乳狀”或“茅屋芝士”(一種由脫脂凝乳制成的白色軟奶酪)。
●葡萄酒色斑
除了啤酒肚,皮膚上明顯可見的紅紫色胎記(血管瘤)也以酒命名,它通常被俗稱為“葡萄酒色斑”.
由胃部問題引發的嘔血,可以通過“咖啡渣”樣嘔出物進行診斷,這是因為血液受到了胃酸的影響。而在卵巢的一種名為布倫內羅氏瘤(Brenner tumours)的腫瘤中,細胞因其特別的微觀形貌而被賦予了“咖啡豆”的名字。
●橘皮癥
乳腺癌的特征,**表面凹陷,呈橘皮狀。
●蘋果果凍
西方諺語說:“一日一蘋果,醫生遠離我。”但是蘋果也被廣泛用于描述疾病。當用手指/玻片按壓時,尋常狼瘡(皮膚結核的一種表現)患者的皮膚斑塊邊緣顯現出黃棕色半透明的結節,這東西一向被比喻為“蘋果果凍”.
“蘋果”形或“梨”形,常用來描述身體的主要脂肪分布類型。
“果醬樣”痰是克雷伯氏肺炎菌感染的癥狀。
孕婦的宮腔內容物若呈現出“葡萄串”狀,則意味著她不幸患上了由胎盤絨毛間質水腫所致的葡萄胎。
●草莓子宮頸
“草莓子宮頸”是指由滴蟲感染導致的子宮頸發炎紅腫。“草莓”還有另一個用法,那就是形容膽固醇沉著患者膽囊粘膜上的淡黃色斑點。
●“櫻桃”紅斑點
“櫻桃”紅斑點(櫻桃狀血管瘤或坎貝爾·德摩根斑點)是一種在老年人中較為常見的皮膚血管瘤。有一種常見的顱內動脈瘤名為“漿果”動脈瘤。
●西瓜胃
在胃鏡下,胃竇血管擴張癥能清楚地看到含有紅色、擴張、扭曲的血管黏膜皺褶,與周圍組織邊界清楚,這些血管受壓后顏色變蒼白,和西瓜很像。
●巧克力囊腫
這種含有深褐色液體的子宮內膜異位囊腫,會隨子宮內膜的周期性增生而脫落出血。
●肉豆蔻
由右心衰竭引發的慢性靜脈淤血,會迫使肝小葉的中央靜脈淤血擴張。在患者死后尸檢時,蒼白的肝臟會呈現出“肉豆蔻”狀的圖案。
神經內分泌細胞的細胞核里,有許多粗點狀的染色體,就好像是“鹽和胡椒”,平添了一點早餐的風味。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的皮膚表面可能會出現“糖”狀的細小顆粒(體內的尿素等物質通過汗液排出并結晶所致),所以它也被人巧妙地稱為尿毒“糖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