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市衛生學校在當地一家報紙刊登招生廣告,除寫明學校歷史悠久、招生專業、收費標準和優惠政策外,還明確招生對象是省內外應屆、歷屆初中畢業生及初中以上學歷人員,報名時帶2011年中考準考證、初中或高中畢業證、戶口簿和身份證以及各種證件復印件一份、1張彩色免冠照片就行。明眼人都能看明白,這個學校招生是不看成績的。
近年來,不僅是這家衛校招生不看成績,其他衛校等中等專業學校也是如此,甚至“3+2”的大專(護理教育就有這種模式)也不要成績。筆者認為,衛校招生應按當年考生中考成績,根據考生志愿按分數從高到低錄取。考慮到中考不是全省統考的實際,可由教育行政部門按衛計委門的需求,每年分招生計劃到各縣(市),再由衛校錄取,設立衛校入學門檻,不能來者不拒。
醫學教育是人命關天的教育。衛校設立的大多是護理、藥劑等急需專業,來者不拒地招生,沒有辦法保證學生質量。有的學生畢業后多年考不到護士執照,還埋怨題目太難,造成公眾認為護士執照難考。殊不知,我們的入口太松,出來的學生難免不合格。好在還有執業考試這道防線,要不這些學生進到醫院,醫療糾紛只會增多。
年紀大一點的人都記得,恢復高考時,考衛校不比現在考大學容易。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國有的地方還出現初中最優秀的畢業生不去讀高中,而去上中專的現象。因為,當時大中專畢業生國家包分配,一些家庭困難的初中畢業生希望上中專,可以早點出來掙錢,為家庭減負。事實證明,這些從較高“門檻”入學的衛校畢業生,正在我國衛生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現在衛校熱衷招生,學校規模也越來越大,一個重要原因是衛校財政補助不足,要靠招生來維持學校的生存和發展。衛校是技能教育,也是衛生事業發展需要的醫學教育。因此,**要加大投入力度,逐步解決衛校財政補助不足問題,建立中等醫學教育可持續發展機制。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衛校招生不講質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