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患者,女,62歲,
主訴:記憶力、計算力進行性下降5個月。
病史:患者因記憶力、計算力進行性下降5個月入院。入院后出現精神行為異常,時有幻覺、吼叫、亂走,有時緘默。既往有糖尿病史,口服中藥“笑可安”(具體成分不詳)治療,血糖平素控制在7.9 mmol/L左右。否認寵物接觸史及生食牛、羊肉史,無發熱病史,否認結核病史。
查體:T 36.5℃、R 20次/min、P 108次/min、BP 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神清,反應遲鈍,表情淡漠,不完全運動性失語,近記憶力及遠記憶力、計算力、定向能力、語言能力均明顯減退,MMSE評分4分。顱神經(-),四肢肌力V級,慌張步態,走路向左側偏斜,肌張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右側指鼻試驗及輪替試驗(+),雙側跟—膝—脛試驗(+)。
輔助檢查:血常規、血生化、肝炎標志物及腫瘤標志物均正常。腦脊液壓力正常,糖定量7.01 mmol/L,細胞數正常。細菌涂片示:結核菌、霉菌(-)。EEG示背景波率明顯減慢,5~6 c/s,θ波及較多慢波,發作高幅δ波及三相尖波,左側慢波為著,間以彌散慢波增多。兩側波幅:發作慢波尖波左側著。閃光刺激:左側慢波及三相尖波無變化。頭CT正常,頭MRI示雙側顳頂葉區皮質腫脹,呈長T1和T2信號,左額葉區皮質呈斑片狀略長T1長T2信號,Gd-DTPA增強無強化。
診斷:很可能Creutzfeldt-Jakob病(CJD)。
患者出院1個月后死亡。
病例討論:
Creutzfeldt-Jakob病(CJD)是最常見的人類朊蛋白病,主要累及皮質、基底節和脊髓,故Creutzfeldt-Jakob病(CJD)又稱為皮質—紋狀體—脊髓變性。 Creutzfeldt-Jakob病(CJD)患者多為中老年人,平均發病年齡60歲。 Creutzfeldt-Jakob病(CJD)病因是傳染性朊蛋白(PrPSC),分4種亞型,1型和2型引起散發型Creutzfeldt-Jakob病(CJD),傳播方式不清,3型為醫源性Creutzfeldt-Jakob病(CJD),4型為新變異型,被認為是瘋牛病傳播給人類。
Creutzfeldt-Jakob病(CJD)診斷標準:
(1)2年內發生的進行性癡呆;
(2)肌陣攣、視力障礙、小腦癥狀、無動性緘默等4項中具有其中2項;
(3)腦電圖周期性同步放電的特征性改變。
具備以上3條診斷很可能Creutzfeldt-Jakob病(CJD);僅具備(1)、(2)項診斷可能Creutzfeldt-Jakob病(CJD);如患者腦活檢發現海綿狀和PrPSC者,則為確診的Creutzfeldt-Jakob病(CJD)。而CSF中的14-3-3蛋白的診斷價值相當于腦電圖。根據診斷標準診斷很可能Creutzfeldt-Jakob病(CJD)。本例 Creutzfeldt-Jakob病(CJD)患者家屬拒絕尸檢,未能最后確診。
目前,神經影像技術飛速發展,近年來有作者認為MRI彌散加權成像(DWI)檢查有助于該疾病的早期診斷。早期Creutzfeldt-Jakob病(CJD)中,T2WI、FLAIR序列均表現正常,DWI最先出現異常高信號區域為皮質,皮質異常信號可能為單側或雙側,可以彌漫或局限分布,可以對稱或不對稱出現。患者出現腦萎縮或T2WI異常信號之前依DWI表現可以提示Creutzfeldt-Jakob病(CJD)的診斷。DWI高信號與病理學上的空泡變性、膠質增生及神經元丟失有關。T2WI及DWI同時出現高信號與異常的朊蛋白和星形細胞沉積有關。此病例T2WI及DWI影像與文獻報道基本相似。
Creutzfeldt-Jakob病(CJD)作為一種少見的、致命的、可傳染的海綿狀病毒性腦病,進展迅速,早期癥狀常不典型。基層醫院能夠認識MRI及DWI的表現對防止 Creutzfeldt-Jakob病(CJD)傳播有很大意義。 Creutzfeldt-Jakob病(CJD)無特殊治療,90%的病例于病后1年內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