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何時能成為「令人向往」的職業?
2017-04-06 22:02
閱讀:1178
來源:醫生,令人向往,職業
責任編輯:謝嘉
[導讀] 救死扶傷,醫生這個職業始終有著天生的崇高性,但具體到自己是否愿意從醫,人們的想法就會搖擺起來。
兩位醫生的敬業精神令人感佩,但新聞反映出了一個嚴峻現象,就是如今醫生有多么匱乏。因為人手少,所以忙得無**常享受假期;因為能當一面的醫生不多,遇上突發事件才會無人可替,才會讓一個剛剛經歷喪母之痛的醫生,選擇先完成8臺手術再回家。
醫學生數量縮減的現象早已不新鮮了。救死扶傷,醫生這個職業始終有著天生的崇高性,但具體到自己是否愿意從醫,人們的想法就會搖擺起來。盡管這幾年醫務人員一直緊缺,仍有許多醫生都不想讓自家孩子學醫。可笑的是社會上有的人,抱著類似“酸葡萄”的心理,對一些大醫院醫生的高收入表示不滿。
醫學專業的門檻本來就高,從醫特別是臨床醫學,就算患者一向善解人意,職業壓力也非常大。單憑這兩點,醫生待遇怎么就不能比一般行業高了?再說,很多醫生的高收入,也與人力匱乏造成的工作量大有關。更何況,醫生特別是大醫院的醫生,常常遇到對自己抱持誤解甚至敵意的患者,有的患者誤把自己當成消費者,花了錢,病就必須治好,甚至蓄意傷醫事件也偶有發生。所以,如今從醫不僅是高壓,也是高危職業,待遇只有更高,環境只有更安全,才可能說服一部分高分考生選擇醫學專業。
醫患關系緊張,確實有部分醫生亂作為或不作為的因素,而醫療價格是醫療行為的“指揮棒”。今年4月8日起,北京將實行醫藥分開綜合改革,降低以物耗為主的服務項目價格,提高與醫務人員技術勞務付出密切相關的服務價格。有媒體稱這是一場“靜悄悄的***”,逼迫公立醫院從賣藥品、賣耗材向賣技術、賣服務轉變,引導醫生合理診斷、合理治療、合理用藥,靠技術獲得體面的收入。
改革推行順利的話,將來醫療環境、醫患關系應當會比現在健康得多,但任何改革都需要時間,任何觀念的轉變、關系的緩和,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那么,在醫改逐漸起效的過程中,在醫生重新成為令人向往的職業之前,醫務人員緊缺的空洞又該如何填補呢?總不能,全指望陸靜和唐耘熳這樣的醫生頂著。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