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贊!這個醫生有一顆佛心
2017-02-06 18:25
閱讀:2859
來源:環球醫學
責任編輯:謝嘉
[導讀] 在某搜索引擎上,輸入“黃素然”這個名字,除了會跳出她的簡介外,還有病人對她的各種贊譽,“真心感謝”“好醫生”“我的救命恩人”“很滿意”……一個個滾燙的詞語都是病人發自肺腑的評價,反映出了黃素然高超精湛的醫術與崇高仁愛的醫德。
在某搜索引擎上,輸入“黃素然”這個名字,除了會跳出她的簡介外,還有病人對她的各種贊譽,“真心感謝”“好醫生”“我的救命恩人”“很滿意”……一個個滾燙的詞語都是病人發自肺腑的評價,反映出了黃素然高超精湛的醫術與崇高仁愛的醫德。
黃素然是東莞市人民醫院婦產科主任、學科帶頭人,從醫22年以來,她始終秉承著做醫生,德為先,要有顆佛心,慈悲為懷的準則治病救人。為什么她能夠為這么多患者所青睞,成為妙手仁心的好醫生?這還得從她小時候說起。黃素然出身醫學世家,媽媽和姑婆都是產科醫生,如今媽媽80多歲了,走在路上還有很多人親切地向她問好。受家人影響,學醫對于黃素然來說成了理所當然。“我記得讀大學時,每到放假,媽媽就會帶我‘窮游’,去的都是偏僻邊遠貧窮的地方,一路很辛苦,但是現在覺得很有必要,我媽希望一方面開闊我的眼界,增長閱歷和見識;更重要的是要讓我知道,窮苦老百姓是怎么生活的,她覺得當醫生就必須有一顆憐憫之心,要有救死扶傷的使命感。”
大學畢業,在衛校教了三年書后,黃素然轉到市人民醫院正式成為一名醫生。與同齡人相比,別的醫生已經有了三年臨床經驗,上進心超強的黃素然決心迎頭趕上,用更刻苦的付出彌補自己的經驗不足,于是她主動要求兩天一個夜班,每天加班加點撲在醫院,“那時候剛剛認識男朋友,也就每個月抽點時間在醫院池塘邊見上一面,瞄上幾眼……”回憶起往事,黃素然有點感慨。
有舍就有得,長時間的額外付出使得黃素然的工作成績格外出色。她是人民醫院年紀最輕的副高,工作的第一個十年,她當上了科主任,第二個十年,她當上了學科帶頭人。而這背后是對工作兢兢業業的付出,“小時候兒子寫作文,一寫到媽媽,就是媽媽在書房里看書的背景……”黃素然笑著說。
要說病人對黃素然的評價,除了醫術精湛外,更多的是“很耐心,說話很溫柔;態度好,給我很多安慰鼓勵等等”。對此,黃素然說:“三分治療,七分語言,對病人進行心理疏導、人文關懷非常重要”。而她這種對待病人如沐春風的方式來源于父母從小的言傳身教和老師們的精心教導。 “我一直記得醫院老院長曾經跟我說過的一句話‘醫術不急,可以慢慢學,醫德為先’。”這句話讓黃素然感慨頗多,要成良醫,先學做人,醫德有了,行醫道路必然事半功倍。
醫術精湛、醫德高尚,天南海北的病人都慕名求醫。她的手機上幾乎天天都有患者給她發來短信,有的是在群里得知她慕名前來的,有的是經朋友推薦而來的,這讓她覺得自己的努力都沒有白費。
作為市人民醫院婦產科學科帶頭人,黃素然特別擅長各種不孕不育及疑難雜癥的治療,而且她有個非常特別的習慣,就是二十幾年來如一日每天都會將遇到的疑難雜癥病例記錄下來,“這些病例本從字母A開始編號,如今已經到H了,保守估計都有幾千個了”,黃素然說這些都是絕好的教學素材,對醫院培育新人非常有好處,接下來她還有出書的打算,讓更多的人受益。
婦產科的同事都知道黃素然愛鉆研疑難雜癥,所以在門診碰到這樣的病患,一般都會轉給黃素然親自來看。“比如我接手的一個47歲的孕媽媽,這就需要對她個人進行精準治療,制定個體化的處理方案;再比如孕婦身患紅斑狼瘡,該如何處理等。”
正是因為積累了這么豐富的臨床經驗,黃素然計劃在市人民醫院婦產科微信公眾號上設置一個專治疑難雜癥的綠色通道,讓病人將自己的病癥發送到這個公眾號上,經過篩選如果確實是疑難雜癥,就可以直接聯系上黃素然預約看病,“一般來說,得疑難雜癥的都是底層普通老百姓,因為各種原因往往得不到很好的治療,我開通這個綠色通道的目的就是方便更多的病人能及時得到治療。”
別人不敢收的病人她敢收
從醫20多年來,黃素然遇到過很多情況危急的病人,比如有一位不孕不育婦女,看了很多大醫院就是找不到病因,最后到她這來才搞清楚原來是得了一種罕見的內科疾病--“布加氏綜合征”。
再比如一位白血病孕婦,因為情況非常嚴重,輾轉廣州、東莞數家大醫院都沒有醫院愿意接收,到了市人民醫院這,黃素然頂著巨大的壓力收她入院治療,經過精心的治療使孕婦順利生產,“我始終記得一位老師對我說過的話--重病病人都往上面轉,我們自己怎么提高呢?”頂著壓力、敢擔責任,卻又膽大心細,再加上對病情的科學評估和過硬的醫術,近幾年來市人民醫院婦產科一年向上級醫院轉診的病人不超過2個。
熱愛本職工作再加上不懈地努力,黃素然的職業生涯看起來一帆風順,但她也坦言有過迷茫和退縮,“當醫生真的非常辛苦,特別是熬夜對女人來說真是一種摧殘”,但黃素然坦言是自己的同事們扶持著自己一路走下來,他們之間就像戰友一樣,“我們團隊特別有凝聚力,我們幾個主任、副主任相互支撐,不僅是好同事,更是好閨蜜,有問題可以一起商量,有困難可以一起解決。”
舉世聞名的特魯多醫生的墓志銘上寫著這樣一句話:“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很多醫生把這句話奉為自己的座右銘,這用在黃素然醫生身上再合適不過了,其實大家都明白現如今的醫學水平不能治愈所有疾病,患者們有時最需要的是一句貼心的話語,一個關懷的眼神,如此足矣,互相之間的態度往往決定了醫患之間的關系與走向。醫生工作確實很累,但是既然選擇了這份工作,就要努力把它干好,盡量為患者減輕病痛,這才是醫者仁心的好醫生。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