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0月1日起,患者在京津冀三地指定的132家醫療機構就診,所做的27項檢查結果,將可以實現互認。對于患者來說,可以避免很多重復的檢查,節約時間和費用,無疑是一件好事。盡管現如今重復檢查有過度醫療之嫌,但對于疾病的診斷來說,醫生重復檢查真的沒有必要嗎?
京津冀區域內第一批試行臨床檢驗結果互認的項目共27項,包括19項生化項目、3項免疫項目和5項血細胞分析項目。這27個檢驗項目為臨床實驗室最為常用、有質量標準且有一定地方互認基礎的檢驗項目。包括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丙肝病毒抗體、白細胞、紅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等都在互認之列。
北京市衛計委主任方來英說,首批納入臨床檢驗結果互認的試點機構包括北京的69家、天津的37家和河北的26家,都是三級醫療機構和醫學檢驗所。京津冀建立了醫療機構臨床檢驗結果互認試點工作技術指導規范和工作指南。這對于很多外地來京看病的患者來說不僅節約時間,而且能減輕負擔。
但醫生重復檢查真的沒有必要嗎?河南省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梁寶松醫生親身經歷的一個病例或許能作為參考:
“這是一位19歲的小伙子,3天之前,沒有明顯誘因,他突然感覺自己的左側腹部疼痛,難以忍受,沒有腰痛,不向會**放射,無發燒,沒有腹瀉,到當地的縣醫院就診,那里的醫生給他做了彩超檢查,雙腎,輸尿管,膀胱未見異常。
經過詳細問診,我考慮這個患者應該按照如下的思路:1、是外科病還是內科病?這需要看有沒有發燒,有發燒,外科可能大,沒有發燒,內科可能大,還要檢查腹部,有壓痛,反跳痛,肌緊張,有肝臟濁音界改變,考慮外科疾病,否則,考慮內科疾病;2、考慮局部臟器,臨近臟器,遠處器官和全身疾病引起的疾病,具體到這個患者,左側腹,首先考慮腎臟,輸尿管,膀胱,也要考慮降結腸,還要考慮遠處器官和帶狀皰疹等疾病;3、結合病史、體檢和輔助檢查結果,判斷患者究竟是什么疾病。按照這樣的思路,我給患者做了認真的體格檢查,在他的左側腹部偏下的區域有明顯壓痛,無反跳痛,我再讓患者側身,檢查雙側腎區,在左側腎區有明顯的壓痛和叩擊痛!根據癥狀和我檢查的結果,我還是懷疑小伙子患了尿路結石!于是我就給他開了彩超檢查,而他的父母一直強調小孩已經做了彩超,并且結果正常,不想再做這樣的重復檢查,我認真地告訴他們,根據我的判斷,結石可能大,或許是由于沒有憋好尿?或許是其他的因素,當地沒有看見!這孩子聽懂了我的講解,聽從了我的建議,去喝水憋尿做檢查了。下午上班,這孩子和他的家長拿著彩超結果走進了我的診室,那上面寫著,左側輸尿管擴張,左腎輕度積水,這孩子是典型的尿路結石!不過他的石頭不算大,于是我建議他多喝水,回家里多多蹦跳,我認為尿路結石可以自然排出!如果回家后出現劇烈疼痛無法忍受,可以到醫院打止痛針!看著他們因為診斷明確而放下心來,我也感到了一種如釋重負的**!有的時候,這檢查結果還真的不能完全相信,也許需要做重復檢查,你們覺得我說的有道理嗎?”
那么醫生到底該不該進行重復檢查呢?相關專家介紹,對于在疾病發展過程中臨床檢驗結果容易產生較大幅度變化,且對疾病診斷有一定影響的;既往臨床檢驗結果報告的時效性對疾病的診斷難以提供參考價值的等,接診醫療機構需對有關互認項目進行復查。
此外,自舉證責任倒置實施以來,醫院與醫生可能擔心某些小醫院檢查結果不準確有可能承擔責任,從而引發醫療**,而進行重復檢查或是多項檢查。同時各個醫院檢查儀器、方法的差別,可能也是某些醫院或醫生重復檢查的原因。
小編以為,是否互認及是否需要進行重復檢查一定是要建立在病情需要的基礎上,以達到最佳醫療效果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