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醫師多點執業試點范圍將擴大到全省17市和所有省(部)屬醫療機構。作為醫改一大亮點,醫師多點執業被視為能有效緩解看病難問題。
記者采訪中多位醫院管理者表示,多點執業是大勢所趨,有利于盤活醫療資源,改善資源結構不均衡。但不少人也擔心,在當前的人事管理體制下,多點執業要良性發展,尚存很多疑問。
不是自由身,害怕領導誤會 很多醫師寧愿“走穴”也不愿多點執業
“申請多點執業?我可不去!領導會誤會我出去賺外快,由此影響我的職務升遷和執業生涯。”一位和記者相熟的心外科醫生坦言,他寧愿暗地里去“走穴”,也不愿意去申請醫師多點執業。
該醫生說,出于自身利益考慮,醫院不會發自內心地支持本院醫生多點執業,醫生們因此容易產生退卻心理。另一方面,注冊多點執業不僅要經過本院醫務部門同意,同時也要去衛生局備案,多數醫生不想高調外出行醫,這種繁瑣的手續更會讓醫生們更加不愿意申請多點執業。
山東省衛生廳有關人士表示,第一執業地點醫院對醫師能否多點執業具有決定權。也就是說,如果所在醫院不同意,醫生不可能正大光明地到外地執業。醫生目前所屬醫院對多點執業的態度,將成為這一改革措施能否推開的關鍵。
“最重要的是短期內無法徹底轉變公立醫院醫生的身份。”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劉玉光說,如果無法改變“單位人”或“體制內人”的培養模式,醫院不愿放入、醫生不敢光明正大多點執業的矛盾就肯定會一直存在。
本院醫生是否會人心渙散? 大醫院管理者擔心本院日常運營受沖擊
某三甲大醫院的副院長認為,多點執業將會造成優質醫療資源的稀釋,“現在大醫院的專家并非閑著沒事干,而是處于超負荷運轉狀態,各個專業的醫生都非常缺,本職工作還沒干好,再出去執業不現實”。
在這位副院長看來,醫生是單位的人,而不是社會人。因為醫院為醫生們的科研、人才培養投入了大量的財力物力。“我們好不容易培養出一個專家,卻讓別人受益了。猶如種了一年的蘋果樹,秋天果子熟了,卻被別人摘走了。”
大醫院之所以對醫生多點執業不積極,當下醫院間的人才競爭也是一大原因。“走一個專家,帶走多少病號?多少收入?”某三甲醫院的醫務部主任表示,隨著醫院間競爭的日益加劇,人才、技術已成為主要因素,多點執業對大醫院的沖擊顯而易見。
一位三甲大醫院的副院長擔心,醫生第一執業點是本職,其他執業點是兼職,之間設定多少比例為合適?名醫專家在他處執業,待遇可能比原來醫院更優厚,他們會否“身在曹營心在漢”,不安心或者推脫本院工作?事實上,即使在多點執業屬于常態的國外,一些公立醫院醫生敷衍了事,而把主要精力放在私立醫院中掙錢的事情,也并不少見。
“第二、第三執業點,是否需要給第一執業點一些補償?”省中醫神經內科主任丁元慶認為,基于合理補償配套政策上的多點執業,可能走起來能更順暢一些。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亞藥理學會和英國藥理學會主辦的澳-英聯合藥理...[詳細]
2月28日,GW制藥宣布美國FDA授予該公司用于治療兒童Lennox-Ga...[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