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都是權力在作怪。權力應該怎么用?為誰用?我把權力用在了一些不該用的地方,獲取了一些不正當的利益。我的權力為什么會用錯地方?因為權力私欲的膨脹,其次是制度觀念的淡薄,認為我說了算。說了算就必須承擔責任。責任必須讓我為此付出代價。
——摘自李支騰的《自我剖析》
曾擔任玉環縣衛生局醫政股股長、縣坎門中心衛生院院長的李支騰,栽倒在玉環縣中醫院院長的崗位上。
數月前,因為受賄,李支騰被玉環縣人民**判處**8年,并處沒收財產6萬元,違法所得32.58萬元被沒收,上繳國庫。
翻看李支騰的簡歷,從讀書到工作,一路走來,平穩踏實。在家里,他是令父母驕傲的兒子;在工作崗位上,他是業務上的一把好手。這個原本應該前途光明的干部,為何會走上**違法之路?
李支騰出生在玉環坎門一個普通工人家庭。1991年7月,他以優異的成績從溫州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畢業,分配到玉環縣坎門中心衛生院工作,成為一名醫生。在衛生院,他擔任過醫務科長、外科主任,仕途也由此開始。
手中權力慢慢大了,不斷找上門來“求辦事”的人也多了。本不該與欲望糾纏在一起的權力,漸漸讓李支騰迷失了方向。
李支騰至今都清楚地記得他第一次受賄。2002年,他在縣衛生局醫政股當股長。當時,清港鎮一村子的診所地處偏僻,生意清淡。診所負責人楊某某想把診所搬到家中,需要辦理變更地址手續,便托人找到李支騰。李支騰按規定同意了他的變更。原本正常的一件事,卻因為楊某某的“盛情”變了味。楊某某為了表達感激之情,專門到李支騰的辦公室送上一只信封,里面有5000元。
“你這是做什么,趕緊拿回去。”5000元在那時不是小數目,何況只是辦了一件小事,這讓從未碰到這種情況的李支騰非常緊張。楊某某執意不肯收回,扔下就走。看著桌上的信封,李支騰決定先留下錢,心想“明天送還給他就好了”.
可收下的錢沒那么容易還回去。一個看似簡單的“送還”,竟比跨越千山萬水還難。他給自己找了一個安慰的理由:因人情多而暫時借用這筆錢。李支騰在他的《自我剖析》中寫道,最后還是內心貪欲所致。因當時工資低、收入少,家庭生活拮據,表面上是拒絕誘惑,而內心其實很想據為己有。在收與不收的斗爭中,貪欲最終占據了上風。
那次之后,李支騰膽子逐漸大了起來。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有了小金額,就有大金額。從數千元到數萬元,再到數十萬,不斷“刷新記錄”.
他清楚地意識到,權力可以為自己帶來巨大的利益。尤其是2013年到了縣中醫院院長這個位置上,更多人“盯”著他。僅玉環某醫藥公司負責人王某某一人,就先后3次送給他人民幣共計30萬元。
李支騰不僅受賄,他還曾經給領導送過錢。
2003年底至2004年初,玉環縣衛生局決定調整玉環縣坎門中心衛生院的主要領導并有意向任命李支騰為院長。李支騰為了能夠院長、書記“一肩挑”并希望得到時任局長的關照,他決定如法炮制——送錢。2004年春節前,他用信封包了兩萬元錢,走到局長辦公室,說了句“給您拜年”,放下信封就走。李支騰說:“我想行賄和受賄真的有不同的感受,受賄的犯罪感更強烈一些,可能內心更加害怕被懲罰的緣故。”
一步步的滑坡,讓李支騰在違法**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在2012年底縣管干部提拔任前廉政法規考試中,李支騰是這一批提拔干部中唯一參加補考的。
“道德的滑坡產生了生活作風的敗壞,應酬上的不自我控制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后果。人生沒有后悔藥,但我真后悔。”身陷囹圄的李支騰在懺悔書中這樣寫道,可世上終究沒有后悔藥。
(來源:浙江日報;記者 方力 通訊員 余季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