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哪一天,能做個單純看病的醫生,好好診治,不需要考慮醫保,醫患關系,不需要準備上級檢查的資料,寫論文,晉職稱……”
在《醫學界》發起的“2014年中國醫生執業狀況調查”報告中,一位醫生有了這樣的感慨。
7月15日,《醫學界》發起“最近一年,你過得怎樣?--2014中國醫生執業狀況調查”.調查為期2周,截止至7月30日,共有7762名醫生參與了調查,其中63%的醫生是主治以上職稱,50%的受訪者來自三級以上醫院,近75%的醫生從醫年限都在5年以上。
筆者梳理發現,留言里,“累”這個字眼出現了818次,“收入/工資低”出現732次,“壓力大”出現353次。盤點高頻詞時,一個有趣的發現是,竟然有42名醫生在不同時間和地點,異口同聲地吐槽醫生這個行業是“拿著賣白菜的錢,操著賣**的心”.
一周工作七天、一天10+小時工作是常事
在過去一年,這些穿著白大褂的工薪族中,九成以上的人每天工作時間超過8小時,26%的人工作時間為10-12小時,而13.5%的人每天超過12個小時都在工作!這意味著什么?
假設一個住院部的醫生早上7:20就到醫院(因為八點例行交班,他必須在八點之前去觀察昨天及前幾天動手術者的傷口恢復情況并換藥),扣除中間吃飯的一個小時,他至少要到晚上8:20才離開醫院!
而這并非是偶爾的工作狀態,因為八成的醫生都表示,他們沒有雙休日的概念:一周七天里,53%的醫生需要工作6天,而29%的醫生則需7天連續工作,全周無休(具體見下圖)。無怪乎有那么多醫生感慨:“工作時間長,休息時間短,基本沒有和家人好好團聚的時間。”
“拿著賣白菜的錢,操著賣**的心”
與上述如此高強度的工作狀態比起來,醫生們的收入情況怎樣呢?“拿著賣白菜的錢,操著賣**的心”,有醫生戲稱。調查顯示,有92.7%的醫生都認為自己的工資偏低,其中43.26%的副主任醫師、41.75%的主任醫師每月工資僅3000-5000元,這些醫生絕大多數擁有超過20年的從醫年限,積累沉淀了這么多年,每月3000-5000元的工資,讓這些醫生們的勞動價值情何以堪?
在對醫生休假情況的調查中顯示,84.71%的醫生最近一年都沒有帶薪休過假,而近93%的醫生感覺每天下班后狀態不佳,44.78%的醫生感覺“有點累”,高達48.05%的醫生感覺“非常累”.
93%的醫生工作中感覺到有壓力
在對“您工作中是否感覺到有心理壓力?”的回答中,93.47%的醫生選擇了“有心理壓力”,而對于壓力來源,位列前三的分別為“醫患關系”(44.5%)“收入過低”(30.2%)和“職稱晉升”(13.9%)。有80.2%的醫生認為目前醫患關系緊張,88.8%的醫生表示,他/她或其同事曾遭遇來自患者的語言暴力或軀體暴力,且89%的醫生認為近一年來的醫療環境與以前毫無改善。而這除了給醫生造成傷害,也給患者帶來了一定負面作用:85.8%的醫生表示,因擔憂發生醫患**,他們在行醫過程中為避免醫療風險和醫療訴訟,進行過防御性醫療(指醫生在診治疾病過程中為避免醫療風險和醫療訴訟而采取的防范性醫療措施,也稱自衛性醫療或防衛性醫療)。
過半醫生認為職業無法帶來成就感
82%的醫生不建議子女學醫
記得當年高考報志愿時,當醫生的小叔極力慫恿小編報考醫學院:“這是一個可以帶來職業成就感、歸屬感的職業。”然而在《醫學界》的調查中,僅43.7%的醫生對自己從事的職業有認同感,56%的醫生認為醫生這個職業無法帶來成就感,甚至有77.7%的人萌生過離開醫療行業的想法。而當問及“是否會建議子女從醫”時,82.23%的醫生選擇“不會”--顯然,在他們看來,這已不是一個理想的職業了。
翻看他們的留言,會發現行業現狀令人沮喪:
“工作太累,還要應付各種無聊的**檢查,同時職稱晉升,科研,論文的壓力也很大。”
“勞動與報酬不相符,不能和其他行業一樣享受法定假日和帶薪休假制度。”
“我只是想做個醫生,一個真正的醫生,而不是個為藥物公司、工廠、醫療器械廠、消瘦公司打工的醫生。”
“以前,坐火車與陌生人聊天,會很自豪地說:我是醫生!現在,坐火車時盡量不與人交談,不愿讓別人知道自己是醫生,一旦別人知道了,自我感覺像是會被唾棄一樣。感覺很悲哀,沒有執業的成就感與自豪感。”
但他們真的不想當醫生嗎?如果問起最初入醫學院的情景,很多人都還記得自己宣讀希波克拉底誓言時澎湃的**,很多人也還記得第一次被患者握著手說謝謝時心底涌上的成就感,但漸漸的,他們發現白大褂的底下,還有更多的無奈與心酸。
關注醫療改革,期盼未來改變
雖然高達59%的醫生表示對中國醫療的未來沒有信心,但同時調查也顯示,88%的醫生最近一年來,很關注醫療行業的各種政策及走向,應該說是個好消息。
“沒有醫務人員的積極參與,醫改肯定失敗”,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鐘南山曾在2009年的兩會上語出驚人。如今,新醫改已經行進了五個年頭,對于醫務工作者來說,感受到的進步或許并不明顯。然而,越來越多的醫生意識到,醫療體制改革,離不開一線醫護的參與,越來越多的醫生開始主動關注醫療行業政策走向和醫療改革的具體進度,試圖以自己的身體力行去推動醫療體制改革的艱難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