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的學者們探討了中國射血分數減少型慢性心衰(CHF—REF)患者的當前治療狀態,評估了此類患者的長期生存情況,分析其全因死亡和心臟性猝死(SCD)的***預測因素。結果表明,盡管中國CHF—REF患者(尤其是擴張型心肌病患者)經過了當前的標準治療,但其預后仍然較差。應辨別CHF—REF患者全因死亡和SCD的預測因素,以更好的評估這些患者的預后。
該研究納入10所醫院的2368例CHF—REF患者,其中2154例患者有完整的隨訪數據。對兩種病原學亞組[擴張型心肌病(DCM)和缺血性心肌病(ICM)]進行了分類。分析患者的臨床數據和長期預后情況。
結果顯示,在中期隨訪52個月后,850例(39.46%)患者死亡,這其中302例(35.53%)發生了SCD.與ICM患者相比,DCM患者的全因死亡和SCD未校正發生率較高,但在校正聯合變量后兩亞組的死亡率相似。
以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ARB)、醛固酮受體拮抗劑、β受體阻滯劑和利尿劑為主導處方藥的比率分別為65.97%、74.61%、 68.29%和74.37%.
多變量分析顯示,NYHA分級、室性心動過速/室顫(VT/VF)、QRS間期、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和血肌酐為死亡的***預測因素,而ACEI/ ARB、β受體阻滯劑和他汀類藥物與預后較佳具有相關性。VT/VF持續發作對SCD的預測價值最高(HR 4.230,P<0.001)。DCM和 ICM患者死亡的預測因子不同。
近期,美國心臟學會(AHA)發布了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的相關事宜的科學聲明,...[詳細]
糖尿病與冠心病互為高危因素。當糖尿病與冠心病并存時,患者發生嚴重不良心血管...[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