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省衛生廳一紙通告,本月起武漢、宜昌、襄陽、鄂州4個市啟動醫師多點執業,醫生“走穴”踏上合法化之路。這意味著,武漢大醫院的“一把刀”等名醫,可兼職三家醫院,恩施患者或許再不用“打飛的”到武漢看病了。
名醫不再是“私產”
所謂醫生“多點執業”,是指除外出會診外,大醫院的資深名醫,除所在醫院外,可到省內兩家醫院“兼職”。
根據省衛生廳發布的《湖北省醫師多點執業管理辦法(試行)》,不論是組織指派、對方醫療機構邀請,支農、支援社區和急救中心(站),及醫院橫向縱向合作,還是個人主動受聘,都被視為“多點執業”,且納入定期考核檔案。
據統計,我省眼下共有約9.4萬名醫生,但名醫多集中于大城市。在試點多點執業前,按《執業醫師法》規定,除“會診”和**指派的任務外,異地執業屬非法行醫。盡管如此,大醫院的一些專家在民營醫院、地市醫院、中小醫院當“飛行醫生”、“周末醫生”已是業內公開的秘密。2002年,時任麻城市長的張家國因聲帶息肉,請武漢一家醫院的專家到麻城主刀,不料出現意外被治成植物人。
試點三日零申請
此前,北京“破冰”多點執業,兩月僅10余名醫生公開簽約。廣東試點一年,也僅有100多名醫生登記。
我省醫療資源豐富,名醫眾多,這一醫改舉措能否順利試行?昨日是多點執業試行的第三個工作日,記者分別致電武漢、宜昌、襄陽、鄂州4試點城市衛生局。襄陽衛生局稱未接到文件,鄂州還未出臺具體辦法,宜昌則表示本月中下旬出臺具體辦法。武漢市衛生局醫政處工作人員稱,現有軟件系統無法為申請者登記多個執業地點,衛計委和省衛生廳正在協調解決這一問題,待相關軟件程序修改后將正式啟動。
這意味著,3天來,試點地區沒收到一份多點執業申請書。在業內人士看來,遇冷本在意料之中。“多點執業很好。”燒傷專家謝衛國教授是我省燒傷領域的“一把刀”,常到各地會診。他表示,多點執業合法化是對患者的保護,也是對醫生的保護,院外執業過程中出現醫療事故,以后將由醫療機構而不全是醫生承擔責任。
但醫生們卻顧慮重重。武昌一家大醫院的主任醫師劉醫生明確表示,不會申請多點執業。他說:“醫院收入和福利不錯,自己去申請多點執業,擔心被醫院另眼相看。”
一家三甲醫院兒科醫生坦言,很期待自己周末行醫能合法化,但是多點執業要向醫院申報,還不如悄悄當“周末醫生”方便。
而很多普通醫生對多點執業不太認同。武昌一家大醫院一位年輕醫生坦言,很多專家原本就是科室主任、業務骨干,收入較高。即使他們現在利用休息時間當“飛行醫生”,科室同事都很反感,現在公開去幾家醫院看病,不僅拿幾份工資,還勢必將本院工作交他人承擔,會影響其他醫生的工作積極性。
據悉,醫生要實現多點執業,需要通過醫生個人申請、所在醫院同意、衛生局登記注冊這樣的步驟。不少醫生擔憂,自己所在醫院的態度成為多點執業能否成行的關鍵。
采訪中,一些大醫院院長對此諱莫如深。漢口一家大醫院負責人表示,自己的病人都看不完,哪有時間到別處去,專家多點執業可能會對本院的業務、科研產生影響。
一位業內人士則透露,其實大醫院更擔心專家把病人帶到小醫院,影響醫院收入。因為患者只認專家,專家到小醫院走穴,看同樣的病,醫療費卻少許多。
有賴身份轉變
衛計委認為,醫師多地點執業能更好地統籌調配醫療衛生資源,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提高基層醫院診療技術水平,方便基層群眾看病就醫,減輕就醫負擔。今后,省內各地將建立社會查詢系統,將專家多點執業的信息公之于眾。
昨日,在武漢同濟醫院,從河南來漢看病的一位黃女士表示,她到同濟就是沖著婦科專家顧美姣來的,如果像顧教授這樣的專家到外地坐診,同濟的專家號豈不是更難掛?看病可就更難了。
據悉,在不少西方國家,醫生不僅可以到不同的醫療機構行醫,甚至也可自建診所。國外的醫生收入高,主要來自私人診所收入。
業內人士表示,在歐美國家,醫生是社會人,與醫院是合作關系;而我國,醫生是單位人,屬于某一家醫院,要真正推行多點執業,轉變醫生身份或許是關鍵。
一部分有能力的醫生率先由單位人回歸公共資源后,醫院今后靠什么吸引高端人才?業內人士認為,多點執業試點雖然阻力重重,但主要來自于思想不夠解放,它實際上打開了一扇窗,讓人們可以盡情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