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中醫醫院普遍存在“三低”,即中醫治療率低、危急重癥就診率低、中草藥使用量低
江西崇仁中醫院曾經爆出創收黑幕:有一名外地的車禍病人,入院24小時內竟被做了10次CT,因為醫生有提成。醫院把業務收入分解到各科室,醫生工資實行“不保底、不封頂”。中醫藥本來屬于“簡、便、驗、廉”,沒有辦法創收,但醫院給醫生下達任務,完不成就扣錢。
近年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對全國中醫醫院醫療質量監測的結果顯示,我國中醫醫院普遍存在“三低”現象,即中醫治療率低、危急重癥就診率低、中草藥使用量低。目前,全國有3000多所中醫院,沒有一家是真正傳統的中醫院,多數是中西醫結合醫院。有的醫院名為中醫院,卻沒有幾名中醫醫生;有的中醫醫生,一年多時間沒開過一次中醫處方;有的中醫院住院病房,根本聞不到中藥味。
由于中藥經濟效益差,不如西醫西藥和儀器化驗收費多,因此,有的中醫院甚至放棄了中醫中藥,大量引進西醫醫療器械,實際上是“打中醫的牌子,走著西醫的路子”。
把中醫院西化歸結為“中西醫結合”,可能有點簡單化了。中華醫學會副會長、浙江省科協主席李蘭娟院士認為,中醫院引進現代設備、提高診斷及搶救等綜合服務能力是不可缺少的,手段現代化不等于就是“西化”,關鍵是要看內涵,中醫藥人員的思維模式不能西化,要根據病人情況和中醫優勢,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法,做到中西醫結合。
朱良春曾患有急性胰腺炎,動手術治療一周,生命垂危。他對醫生說:“我要吃中藥。”通過中藥灌腸的方法,他轉危為安。國醫**何任在50多歲時被查出患有多種腫瘤,吃了近40年的中藥。何老說,他目前身體很健康。與認定中醫能救命的國醫**相比,年輕中醫往往對自己的中醫水平信心不足,覺得還是用西醫方法來得更快,而把中醫技術扔在一邊,走上中西醫結合的道路。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中醫院的根基是“中”,但現在都往“西”那邊跑,搞中西醫結合,其實是個收費機制問題。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對全國102所中醫醫院調查發現,現行國家公布的97項中醫醫療項目價格,在計算出成本的54個項目中,有40項處于虧本狀態,虧損項目近3/4。我國各級醫院現行的收費標準中,共含有3966項服務項目,而中醫僅占2.45%。中醫不僅價格低,而且收費項目也少。如中醫骨折復位收費標準只有1項,僅為80元,而西醫創傷骨折手術收費有數十項,標準按不同類型醫院從245元到1186元不等。在骨科,西醫的收費標準多達210多項,細到一個小手指的肌腱手術,而中醫卻只有骨折和脫位兩項。
李蘭娟表示,由于收入太低,相當多的中醫院不得不放棄中醫特色和優勢,大量開展收費較高的現代醫學檢查、治療和手術,以補償中醫服務的虧損,這就不難理解中醫院為何變身中西醫結合醫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