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中藥材價格上漲價速度之快,歷史罕見。以往幾十元的藥材,現在達到了幾百元。這種現象導致了很多醫院停止了中藥制劑室的生產。
據調查,中藥的價格達到了瘋漲的程度,常用藥太子參上漲幅度達968%,補骨脂上漲達656%。
包括友誼醫院、北大醫院、同仁醫院、佑安醫院等多家三甲醫院的中藥制劑室均已停產或取消,有的雖然保留了制劑室,但已不在醫院內從事生產,而是提供藥方,把生產外包給其他醫院或者藥廠。“這樣生產的成本,比起醫院自己生產要低一些,醫院也不用大筆投入在生產設備上了。”北大醫院中藥房一位工作人員說。
據宣武醫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醫生透露,藥品停產也是無奈之舉,“這藥的價格是上世紀90年代申報給管理部門后定下的,印象里這藥十多年沒有漲過價。早年生產這種藥,還是有利潤的,現在這藥的成本在90多元,但只賣70多元,藥房賠錢做這種藥已經有了幾年的歷史。”他介紹說,“鼎盛時期”至少有二十多種藥品在生產,但隨著生產越來越嚴格,很多藥品都變得利潤微薄,而中藥原料價格也上漲,一些藥甚至成了賠錢的藥。
據中國中醫科學院一位老中藥專家介紹,目前國家對中藥的生產控制逐步加強,“中藥的情況比較特殊,為了保證藥品的安全和療效,加強管理是有必要的,但是這也勢必導致生產成本大幅度上升。將中藥制劑的生產轉給藥廠,應該會成為一個趨勢。”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亞藥理學會和英國藥理學會主辦的澳-英聯合藥理...[詳細]
2月28日,GW制藥宣布美國FDA授予該公司用于治療兒童Lennox-Ga...[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