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報道貴州省人民醫院一名兩歲先天性心臟病患兒手術后,當班護士在護理過程中動作粗暴,次日患兒死亡,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事發后,貴州省衛生廳調查認定,這是一起嚴重違反護理規范、喪失醫護人員職業道德的事件,責令醫院對發生事件的重癥監護室負責人停職,護士長撤職,并開除該當班護士。
新聞說,目前這名護士在輿論風波下精神過度緊張,壓力很大。在接受醫院調查組調查時,這名護士一直在痛哭,并解釋當時她的初衷只是給患兒做"喚醒試驗".不管你怎么解釋,重要的是結果。結果是患者死亡,哪怕你只是犯了一個你眼里的小疏忽小問題,最后還是會被認定為罪魁禍首,是一個"壞人".
這種醫護者容易變成"壞人"的土壤永遠不會變。因為,生命重于一切,在心理上,人們很難接受在診療上,你所犯下的任何錯誤。他們不會根據行為性質的大小,而是根據診療的結果來給你"判罪".結果不好,哪怕是任何一種小過失,都會升華成罪惡滔天。只要結果滿意,你錯不錯,沒人太在意,重要的是結果。
如果小姑娘說的是真的,她只是操作不規范,被誤讀成打人耳光。那是糟糕的事情,三甲醫院工作了將近5年的護士,還采取如此業余的動作來進行專業性的操作,不知道一次次臨床技能考核是怎么過關的。
如果她說的不是真話,如調查報告表達的那樣,喪失醫護人員職業道德。只可能更糟糕。說明你醫院護士的門檻奇低無比。否則,怎么解釋這種冷血者可以混進如此重要的崗位?家屬不去調查,潛藏還將繼續下去,這種可能性極大。
醫護者,你千萬千萬別犯錯誤,因為我的生命和健康都與你那一顆冷靜而理性的頭腦息息相關,與你每一次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分不開,與你是否具有同情心和責任感也有關系。這是大多數患者的心態。
這種社會土壤難以改變,但年年護士節卻在大鬧護士荒,醫生荒同樣此起彼伏?;呐c不足也等于門檻變相降低,你沒有辦法享受到最好的醫療服務,我指的是誤差與犯錯的風險降低至最小。
要達到這個現實目標,必須設立高門檻高待遇,吸引素質最高的社會群體投身這個影響生命結果的行業,必須得保障醫學教育成精英教育,在優勝劣汰的競爭中,讓最優秀的青年人留下。還必須得確保醫院們能夠給醫學生們提供足夠高質量的臨床技能教育,保證他們每一個人都能獨當一面;必須得依靠醫療質量的管理,讓醫護者避免犯錯。如果缺乏這種現實目標,差錯和誤差就會由個人決定,好比碰運氣。取決于你碰到的是一個壞孩子?還是一個會處處為你考慮的好孩子?
但現在聽到的聲音是,別擔心!這只是一個"壞人"單獨造的錯誤,她已經被狠狠處罰,丟掉了工作,成為倒霉蛋。"對個別醫護人員因嚴重違反醫院規定和職業道德規范,給患兒家屬帶來很大的心理傷害,向患兒家屬及社會致歉。"在這封《致歉信》中,責任被撇得多么清白趕緊漂亮,還有其他的內容嗎?它會不會意味著,那些可以做和應該做的事情,醫院管理者并不一定愿意去做,也不打算去做。"壞護士好護士"可不是僅僅取決于醫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