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某園看到一姓江的同行的自述,感觸非常深。
事發在江醫生值班的一個夜晚。
凌晨一點多,接診的病人是一名因腹痛就診的中年男人,據他自述進食過冷飲后出現腹絞痛和腹瀉的情況,而疼痛的位置主要是臍周,陣痛,沒有發熱的情況。
在患者的病歷本上,醫生看到了屬于其它兩家醫院的章,落款時間是在前半夜,這也就意味著中年男子一晚跑了三家醫院。男子解釋因為前兩家醫院人太多,等不起,還讓醫生不用管前面的記錄,把病歷往后翻了幾頁,讓醫生重新寫。
看著皮膚黝黑(患者解釋是因為長期運動曬黑的)、跑了三家醫院的患者,醫生總感覺怪怪的,但說不出是哪里有問題。
醫生按照正常流程給患者做了相關檢查,患者上腹部有手術瘢痕,壓痛很明顯,肝脾未及,腹肌軟。初步判斷是急性腸炎,但也無法排除是其它問題,建議患者做個檢查,被拒。患者只想隨便吃點藥,讓肚子不痛不拉就行。
這時120專線響鈴響起,要出任務了。醫生迅速寫病歷,再次確認患者有無藥物過敏史后,開始打印處方:一針654-2 肌注,一瓶蒙脫石和幾片黃連素。
患者想了一會,告訴江醫生,以前有醫生說他患有蠶豆病(G6PD 缺乏癥
)。
聞言,江醫生翻了一下他帶來的病歷,沒有看到有蠶豆病的記錄,就將處方給了患者。
(患者當時的病歷)
原本這次接診就這么結束了,可一個多月后,江醫生接到了來自醫患辦的電話。
醫患辦的師兄告訴江醫生他被投訴了,因為患者有蠶豆病(G6PD 缺乏癥,而江醫生開了黃連素片。用藥后,患者發生了溶血性黃疸,差點沒了命,在當地的肝病醫院傳染病科住了十幾天。
江醫生瞬間懵了,蠶豆病的本質是紅細胞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缺乏癥的一種表現類型,這種病人可能會因食蠶豆或特定的藥誘發溶血,嚴重時會出現黃疸、甚至危及生命。
這類患者是不能服用黃連素片的,因為一點服用,就有可能會導致患者溶血。這是大學藥理學的內容,作為一個有了好幾年工作經驗的老司機,怎么會犯這么低級的錯誤?
關于江醫生違規用藥的投訴,醫院和他都只能認。
沒想到,一直提醒師弟師妹工作后,一定要留意職業生涯的第五年這個關口的自己,會在這個關口栽了。
提交了說明材料后,江醫生一直忐忑不安地等待著處理結果。可兩個多星期過去了,患者始終沒有聯系醫生。
江醫生暗自猜測,患者占理,卻拖了這么久,不怕他辭職跑路嗎?但更擔心的是怕患者病情惡化,如果真是這樣,別說職業生涯,就連以后的人生都要搭上去了。
焦急等待的江醫生最終還是坐不住了,忍不住打聽,得到結果是患者被駁回了,因為他后續提交的住院病例,顯示的是病毒性肝炎,而非溶血性黃疸。也就是說,患者從未發生過溶血。
原本一個板上釘釘的醫療差錯,就這么劇情反轉了。原本已經做好認栽準備,上門認罪的江醫生懵了,他表示有種后背發涼的感覺:遠的不說,患者自出院的那一刻一定知道他并未溶血,可還是在投訴的說明材料中聲稱自己溶血,有生命危險!
病毒性肝炎也就代表患者去醫院的時候就已經是肝炎的癥狀了。江醫生表示:當時的他居然沒有看出患者發生了黃染,也并未問出相關癥狀,真的是大意失荊州了。
看到江醫生的經歷,小編感到很唏噓。
在文章最后“愛愛醫”提醒各位同行:在日常的工作中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該做的檢查一定要做,因為誰都不知道若是聽了患者的意見不做檢查,在未來的某個時刻會不會埋下一個足以將自己毀滅的雷。
此外,在給患者用藥時也一定要小心,不能忽視藥品的禁忌癥。就拿江醫生這件事來說,如果不是患者嚴重到需要住院,有其它醫院的住院證明,光憑他和醫生的對話中“有蠶豆病”再加上黃連素片,都夠江醫生喝上一壺。
來 源 | 愛愛醫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備注來源,違者必究
最新!醫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萬增加到2023年的19....[詳細]
連續工作滿15年或累計工作滿25年且仍在崗的鄉鎮衛生院專業技術人員,在滿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