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上氣道咳嗽綜合征
10.1 病歷摘要
患者,女,26歲。反復鼻塞、鼻癢、流清涕、噴嚏伴頻繁干咳。每因受涼、接觸油煙、異味引起。體檢:鼻黏膜蒼白水腫,鼻腔水樣分泌物潴留。
10.2診斷
①上氣道咳嗽綜合征(UACS);②過敏性鼻炎。
10.3處方
①西替利嗪片lOmg×14片;用法:每次lOmg,每日1次,口服。②丙酸倍氯米松噴鼻劑50ug X200噴;用法:每次每鼻腔各100ug,每日3次,噴入。
10.4分析與結果
UACS所致的咳嗽是由于鼻腔和鼻旁竇的急慢性炎癥產生的分泌物經鼻腔倒流至鼻咽部、口咽部及下咽部,以及局部炎癥而引起。過敏性鼻炎是其中的一種病因,它是一種以鼻黏膜病變為主的變態反應性疾病。抗組胺藥和吸入糖皮質激素是治療過敏性鼻炎首選藥物。
隨著過敏性鼻炎癥狀的控制,咳嗽癥狀緩解。
11 支氣管擴張、咳嗽
11.1病歷摘要
患者,女,35歲。幼年患麻疹后經常咳嗽、咳痰,反復發作。本次因受涼致咳嗽、咳痰癥狀加重,痰稠、膿性量多,咳痰不暢伴發熱,無咯血。體檢:體溫37.8℃,脈搏88次/分,律齊,兩肺呼吸音粗,左下肺聞及濕性噦音,見杵狀指。血常規:白細胞11.4×109/L,中性粒細胞0.82,紅細胞4.12×1012/L,血紅蛋白138g/L。胸部X線片示兩肺紋理增粗,左下肺呈蜂窩狀改變。痰培養報告流感嗜血桿菌生長。
11.2診斷
支氣管擴張合并感染。
11.3處方
①頭孢呋辛鈉注射液1.5g+生理鹽水100ml;用法:每8小時1次,靜脈滴注。②氨溴索片30mg×20片;用法:每次20mg,每日3次,口服。③復方甘草合劑180ml×1瓶;用法:每次10ml,每日3次,口服。
11.4分析與結果
支氣管擴張合并感染常見病原菌為流感嗜血桿菌、肺炎鏈球菌和厭氧菌等。在病程長、重癥、合并有全身基礎疾病者肺炎克雷伯菌等腸桿菌科細菌和銅綠假單胞菌較多見。頭孢呋辛系第二代頭孢菌素,適用于治療流感嗜血桿菌感染。
因屬時間依賴性藥理學特點,需每日分次應用。支氣管擴張急性發病主要原因是呼吸道感染和分泌物潴留,兩者相互影響,因此在治療時除積極控制感染外,還必須充分排痰引流,以保持呼吸道通暢。部分支氣管擴張患者氣道敏感性增高或支氣管炎性分泌物刺激可出現支氣管痙攣,影響痰液排出,必要時可酌情應用支氣管擴張劑。
患者經治療后癥狀緩解。
12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12.1 病歷摘要
患者,男,45歲。反復干咳6個月,偶有少量白黏痰,尤在餐后誘發。常伴噯氣、反酸、胸悶、胸骨后燒灼感。胃鏡示慢性糜爛型胃炎。胃幽門螺桿菌陰性。食管pH檢測顯示:Demeester積分≥12.70。
12.2診斷
①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②慢性胃炎。
12.3處方
①奧美拉唑膠囊20mg X 14粒;用法:每次20mg,每日1次,晨起口服。②多潘立酮片10mg×30片;用法:每次10mg,每日 3次,飯前15分鐘口服。③硫糖鋁片0.25g X 100片;用法:每次1.0g,每日3次,飯前1小時口服。
12.4 分析與結果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是因胃酸和其他胃內容物反流進入食管所致反射性咳嗽,常伴有上消化道癥狀。咳嗽與進食常明顯相關,大多發生在日間。制酸和抑制胃食管反流的治療是根本措施,如用質子泵抑制劑或H2受體拮抗劑降低胃液酸度。促胃動力藥促進食管蠕動和胃排空,減輕反流。用胃黏膜保護劑在胃黏膜表面形成屏障。如無食管pH監測設施,可根據I臨床表現進行經驗性治療。起效較慢,一般治療2—4周顯效,療程3個月以上。如內科治療無效,可酌情手術治療。
12.5指導建議
患者戒煙、減肥、睡覺時抬高床頭;食物以高蛋白、低脂肪為宜;避免酒類、咖啡、茶、可樂、薄荷、洋蔥等酸性和辛辣飲食。
治療4周后癥狀好轉,經3個月療程治療癥狀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