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是指醫學專業畢業生完成院校教育后,接受以提高臨床能力為主的、系統的、規范的培訓,是畢業后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醫學院校畢業生成為一名合格臨床醫生的必經之路,培訓年限一般為2—3年。這是公立醫院改革和醫療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基礎性工作,對于提高臨床醫師隊伍整體技能水平、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但是,在現實的運行過程中,確實存在著一些問題。近日,“醫學界雜志”微信刊文“一名規培醫生的苦痛吁求”,從一名規培醫生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問題。我是浙江的一名醫生,就帖子反應的幾個問題,我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規培生是廉價勞動力,干雜活的現象確實存在。一方面,由于規培生不參與科室獎金分配,又能幫忙干活,很多科室都搶著要。另一方面,由于醫療環境惡劣,稍有不慎就是醫療**;質評考核越來越勤,醫療文書要求更高,因此有些活帶教醫生寧肯自己干掉來得爽氣,教個學生要給他修改,反而多花時間精力。于是就出現了規培生要來了又不認真帶教,只讓干些粘單、跑腿等雜活的現象。這與“規范化”“同質化”的培養目標相去甚遠。
當前基地太多,培訓能力、管理水平參差不齊,也是導致該問題的原因之一。目前上級相關部門已認識該問題,正在著手組建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聯合體,收回部分基層培訓基地,共享師資等資源,相信今后的培訓將更加規范有效。
二、關于每年3萬元的補助問題。在浙江,3萬元的補助中2萬元是補給派出單位的,因為單位要給規培生發工資,1萬元是給規培基地的。規培基地的值班補貼,對于尚未取得執業資質的規培生來說,是沒有的,因為不能單獨值班,是跟帶教老師值班;在規培后半個階段,也就是部分已考取執業醫師資質的規培生,單獨值班的,很多單位是會給補貼的。
三、關于沒有“合理的假期”、“排班太過分”問題。我想,這是這名規培生的矯情。規培就是“學本領”,所謂“住院醫師”就是住在醫院里的醫師。我是94年進入醫院的,執行24小時留院制,年資稍高點是12小時留院制,沒有辛苦的臨床實踐,能學到真本領?醫學是經驗學科,只能靠多做多練積累經驗。學校里出來不到三年,就要安樂,是混日子的想法。晚上急診手術叫個規培生做助手,答復是“我下班了”。我們那時就嫌鍛煉機會少,工作十年了還是隨叫隨到。
四、關于基地問題,我也有一些個人的想法。浙江的做法,是規培生先在某醫院簽定聘用合同后,再到相關基地進行兩到三年的培訓,這段時間派出單位一直處于人員沒有增加的真空期,人員較為緊張,特別是在基層單位這種工學矛盾尤為突出。而且,規培生的工資也是派出單位支付,經濟負擔較重。還有一種情況,會出現挖墻腳的現象。你***的這名規培生特別優秀,在經過規范化培訓后被某些醫院看中,規培生在支付給派出醫院一定的違約金后,就可以毀約再與這些醫院簽約。
上海模式是醫學院校畢業生以社會人的身份參加規培,取得執業資質并規培合格后找工作單位上崗。個人認為這樣的模式,不增加派出單位的負擔,防止了挖墻腳現象,更加有動力學習本領、增長知識。但從另一方面講,卻不利于該名規培生的穩定,畢竟畢業后能夠簽約進入某醫院,再進行規培,就不會顯得教育學習的時間太長,思想上能夠更加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