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交大中國醫院發展研究院成立會議上,衛計委部長陳竺透露,我國目標建立100個***醫學中心,引領臨床治療與轉化醫學。
建***醫學中心是為“看得好病”
目前,公立醫院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一系列體制機制問題亟待解答。7月3日,陳竺就“公立醫院改革的頂層設計”作報告。他指出,由于我國的醫療資源分布極不均勻,大型醫療機構集中在大城市,在下一步區域規劃進程中,將優先建設和發展縣級醫院——縣級醫院服務人口數量達9億,占全國人口70%。在“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原則下,大力保障和發展基層醫療。
在此基礎上,陳竺指出,不能因此忽略醫學前沿領域的發展。“我們在教育領域很早就提出建設國際一流大學的目標,在衛生系統似乎有點猶豫。建立世界一流的***醫學中心,我認為應該提上議事日程。”他指出,如果“保基層”是為了讓人們“看得上病、看得起病”,建設***醫學中心,是為了讓人們“看得好病”。由此,我國提出目標建設100家左右的***醫學中心,以研究型和醫教研結合為中心。
解決“以藥養醫”迫在眉睫
針對呼聲不斷的“看病貴”問題,陳竺指出,近年國家財政投入不斷加大,老百姓卻依然感覺“看病貴”,其中癥結在于“按項目付費”、“藥品加成”等促成的“以藥養醫”。在這種補償機制下,公立醫院的控費動力很低,由此引發“藥價虛高”、“過度服務”,加劇醫患關系惡化。
陳竺稱,化解“看病貴”,并非**加大醫保注資力度能簡單解決,打破“以藥養醫”迫在眉睫。以按診斷付費、按病種付費,取代按項目付費,是支付制度的改革方向。事實上,在實行社會保障制度作為衛生籌資主要途徑的發達國家,這種支付制度已形成共識。目前包括北京在內的一些地區,正嘗試在部分公立醫院推開這種支付制度。
不能用管企業的辦法管醫院
在改革醫院內部管理方面,“管辦分開”是時下焦點,各方說法不一。陳竺回應,“管辦分開”不應是橫向分開,即把公立醫院從衛生系統中挖出來,給它們另找個“婆婆”。這無疑增加了管理成本,并且很可能導致公立醫院的公益性下降。因為由此,衛生行政部門無法對公立醫院實行有效監管,也難以調動公立醫院與基層醫院上下聯動。而當醫療服務處于社會管理領域,要警惕“用管企業的方法管醫院”,一味促其保值增值,誘發大型醫院盲目擴張,甚至與基層醫院搶奪醫療資源,最終公益性下降。
陳竺表示,“管辦分開”以縱向分開較好。他特別提到了香港醫院管理局與**架構的關系,醫管局作為特區**代表,負責管理公益醫療機構,它有***的董事會,但最總是向香港食物與衛生局報告。
最新!醫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萬增加到2023年的19....[詳細]
連續工作滿15年或累計工作滿25年且仍在崗的鄉鎮衛生院專業技術人員,在滿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