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檢查結果雖然必要,但不一定完全可靠,有些檢查并不如我們想象的那么靈敏,單獨的12導聯心電圖無法診斷大約45%的急性心肌梗塞;有些檢查發現了臨床上一些不嚴重的疾病,比如CT診斷的肺栓塞,會導致患者的過度醫療。因此,不能代替體格檢查。
在2011年的TED會議上,來自斯坦福的醫生Verghese也指出,體格檢查不僅僅是視、觸、叩、聽。它有助于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還與觀察療效密不可分。
在全球很多地方,醫學水平不發達,醫療資源匱乏,患者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當快速血液檢測和影像學等檢查不可行時,體格檢查就顯得很有必要。
或許對某些專業來說,體格檢查已經過時。隨著醫學的進步及國家醫療體系的完善,這種原始的方法將會逐漸被其它檢查取代。然而,對于想做一名真正意義上的醫生的人來說,體格檢查仍然很有用處。
英國利茲綜合醫院的兒科醫生Richardson提到,該院心臟科醫生近期查房時,聽診發現患者心臟存在粗糙的收縮中期噴射性雜音,第二心音較低,心尖部可聽到全收縮期雜音,肺動脈瓣區第二心音較正常響亮。據此該醫生推測患者存在嚴重的主動脈瓣狹窄伴中度二尖瓣反流。后來的心臟彩超報告證實了他的猜測完全正確。
幾周前,Richardson還在思考,如果第一眼見到患者就準備申請心臟彩超和胸部X線檢查,那聽診心臟和肺臟是否還有價值。直到回顧了BMJ中Patel關于體格檢查的辯論后,才發現體格檢查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