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對治療很滿意,可徐醫生被同行批評了!
2023-07-03 17:22
閱讀:2422
來源:見文末
作者:愛愛醫小編
責任編輯:愛愛醫小編
[導讀] 衡量一個醫生的醫療水平最重要的標準應該是診療專業和規范,而不是患者滿意度?
據悉,這名醫生姓徐,今年五月初在接診了一位來當地旅游的上海老人。老人在旅游期間不慎摔倒,導致左橈骨遠端骨折伴尺骨莖突撕脫骨折。但因為不想耽擱旅游安排,老人明確表示不想住院做手術,希望醫生能給她保守治療。于是徐醫生給老人做了手法復位和石膏固定,此后老人離開醫院,繼續自己的旅程。旅程結束返滬后,老人很感激徐醫生,于是特意給醫院寫了一封感謝信。對此,醫院很開心,便在醫院的社交媒體賬號上對此事做了詳細的報道,還發出了老人治療前后的X光片。
有骨科醫生表示:不知道說什么好了,老人的復位根本就沒成功,只是醫生用石膏固定了而已。因為復位成功后,橈骨遠端關節面應該朝前,但該片子顯示的是老人復位后還是和復位前一個樣。這種情況若是時間拖得太久,就只能手術治療,如果這樣放任,畸形愈合,會影響功能。為此,一知名醫療博主發文指責:衡量一個醫生的醫療水平最重要的標準應該是診療專業和規范,而不是患者滿意度。手部骨折錯位影響功能,不應該考慮老太太能不能繼續旅游,而應該堅持正確的治療。該博主還表示:別把自己拉低到江湖騙子一樣的身份地位。當年特魯多說出“偶爾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是因為在他的那個年代,結核病是屬于絕癥,只有極個別幸運兒會被治好,而作為治療結核病的專家,能做的也只有“偶爾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而在很多年后的今天,結核之類的疾病已經能夠得到有效的治療和控制了,并且隨著醫學不斷的進步,醫療手段和規范也日趨進步、完善。這時候,該談的是準確診斷、規范治療,而不是扯“總是安慰”。支持的一方認為:醫療行業不是服務行業,不應該用患者的滿意度來衡量。這樣的復位確實太差了,即便是用愛治療,技術也可以再好一點。現在是大家都高興,但若是患者后期恢復真的出現問題,反過來找醫院的麻煩,到時候又該怎么說?好事會不會變成壞事?反對的一方則是認為:如果醫生反復和患者溝通過了,這個病很復雜不好治,可能預期不好呢?個人并不認為醫生錯在哪里,醫生能做的是要告知患者有可能產生的后果,而不是干涉阻止患者的選擇。這個事真的是咸吃蘿卜淡操心。在患者拒絕住院的情況下,那個醫生能保證手法復位的成功率呢?而且退一步說,上海的老太太可能會選擇某個自治州醫院手術嗎?既然一周消腫后手術,那么為什么不能保守治療?門診陳舊性骨折病人難道少嗎?到底是病人的需求重要還是醫學上追求的完美更重要,每位醫生都應該認真思考!在告知后果的前提下,應該尊重患者的訴求,尤其是在骨科這種無關生命卻影響功能的專業,什么是正確的選擇…還真不好說!其實正反兩方都各有道理,怎樣來評價醫療服務,確實是需要討論的問題。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