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止于智者。謠言更應該止于我們每一個人。對于網絡謠言,對醫生這一特定職業群體,國家應該有針對性立法,予以特殊保護。
近日,網傳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搗了一個內部賣淫窩”“一名外科醫生參與嫖娼、普外科護士組織賣淫活動,入場費5800”。
隨后,醫院報警。經警方查證,網傳信息為謠言,系該院27歲男實習生李某某,為顯示自己信息靈通,6月21日19時許,捏造謠言發布在寢室微信群中,被群內人員轉發至其他微信群所致。目前,李某某已被警方依法行政處罰。
醫療領域是備受民眾關注的焦點,醫患關系,看似只是醫生和患者的關系,其實背后的因素要復雜得多。一個國家的醫療體制、生死觀、貧富、法律、社會信用等,都可能在醫患關系中有所體現。所以,情緒宣泄和網絡謠言,如今在社交平臺上似有增加趨勢。
醫療領域作為民生短兵相接的最前沿,更是常暴露在網友的“審判”之下,把簡單問題復雜化,讓網友難辨真假。有發貼造謠抹黑醫生的,有煽動攻擊醫院的,這些行為都激化了醫患矛盾,使得“網絡醫鬧”屢次成為輿論熱點。
舌上有龍泉,殺人不見血。
網絡暴力是一把冷酷無情的無形之劍,消磨著社會的仁心與愛心;網絡謠言還是一把消音的槍,充滿惡意攻擊的子彈。無論是誹謗侮辱還是謠言抹黑行為,都侵害了醫生的人格權。
這次醫院能報警處理,應該值得點贊!
以往多數,造謠者的一個道歉就往往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這種幾乎沒有代價的造謠,誰還不敢往醫生身上抹幾把黑灰?
舊的造謠者踩踏著法律的尊嚴和醫護人員的良心一笑而過,新的造謠者又怎么可能不前赴后繼和肆無忌憚呢?如果我們能夠較真較勁,每一次都能像這次一樣,讓造謠者付出代價,這名實習生如果知道是這樣的后果,還會敢造這個造謠嗎?
網絡造謠抹黑,雖然對醫生的傷害,不像暴力傷醫那么直接,但仍會讓很多醫生感受到自身的職業尊嚴受到侵害,醫護人員也會因此產生職業滿意度下降、工作力下降、安全感降低等諸多感受。不僅讓涉事醫院和醫生名譽受損,深受困擾,還會給整個醫療行業帶來負面影響。面對子虛烏有的謠言,一些人受到蠱惑,在網上留言時夾雜著情緒宣泄,充滿對整個醫生的不恥和偏見。相比現實而言,網絡謠言波及面廣,影響更大更惡劣。
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無辜。我們必須意識到,平庸之惡的疊加破壞力巨大。所以,對于這起網絡謠言事件,除了醫院要加強對實習生的管理之外,國家對醫生這一特定職業群體,也應該盡快 出臺針對性立法,予以特殊保護,至少要做到三點:
一是在法律程序方面,優化與明確網絡謠言案件的取證規定,以方便被污蔑抹黑醫生取證;
二是對有人格權侵害行為的當事醫生,可簡化程序的向人民法院申請禁令制度,及時制止網絡謠言對其權益的損害;
三是打破由自訴轉公訴的一些限制,最大程度最快速度的保護醫生名譽權不受損害。
輿論可能殺人的年代,理性是最珍貴的奢侈品。
謠言止于智者。謠言更應該止于我們每一個人。否則,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成為下一個受害者,任何人在行使輿論權利時都須心存敬畏,有所顧忌。
作為實習生。你可以不對自己的老師尊重 ,但至少也不能去傷害!網絡不是法外之地,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言行負責。 做人做事,謹言慎行,才能行穩致遠!
來 源 | 江淮醫學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愛愛醫已獲授權轉載此文
最新!醫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萬增加到2023年的19....[詳細]
連續工作滿15年或累計工作滿25年且仍在崗的鄉鎮衛生院專業技術人員,在滿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