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藥和西藥臨床合用,究竟是相互促進還是相互抵消,目前還缺乏實證數據。因此,中成藥與西藥聯合使用,必須考慮安全性問題
感冒了,開點“板藍根沖劑”;腰酸了,開點“六味地黃丸”……這是不少西醫給患者開出的中成藥。北京市中醫藥管理局的一項調查顯示,超過70%的中成藥是由西醫開出的。
選用中成藥,必須遵循中醫處方用藥原則,如“辨證求因、審因論治、依法選方”等。否則,不但于病無益,甚至會因用藥不當而引發不良反應。比如,日本曾將小柴胡湯制劑廣泛用于治療各種肝炎,有人長期服用,結果出現間質性肺炎,這就是濫用中成藥導致嚴重危害的典型案例。
中醫重整體,西醫重局部,中西醫屬于兩套不同的醫學體系。西醫對中醫理論基本知識和中藥藥性了解不夠,在應用中成藥方面經驗不足,難免會給患者帶來不利影響。例如,對于以發熱、咽喉腫痛為主訴癥狀的風熱感冒來說,“板藍根”很管用;而對于風寒引起的感冒,則效果較差。如果西醫對中醫辨證論治理論缺乏了解,遇到感冒患者就開“板藍根”,不僅藥不對癥,而且可能引起胃痛、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2008年北京市18家三級以上綜合醫院與部分中醫醫院調查結果顯示,西醫開具中成藥處方不合格率最高為43.4%。
西醫開中藥還有一個弊端是,西藥與中成藥開在一起,容易出現藥品間的配伍禁忌,輕則會降低療效,重則會增加毒副作用。例如,含有機酸的中成藥,如大山楂丸、人參健脾丸,不宜與磺胺類藥物合用,否則會出現結晶尿、血尿等。這些禁忌在藥品說明書以及相關教科書中并沒有明確說明。此外,中成藥所用的原料均為天然的植物、動物和礦物等物質,化學成分極為復雜,很多藥理尚不清楚。中成藥和西藥臨床合用,究竟是相互促進還是相互抵消,目前還缺乏實證數據。因此,中成藥與西藥聯合使用,必須考慮安全性問題。
當然,如果因為中西藥混用的安全性問題,禁止西醫開中成藥,并不利于中藥事業發展。最好的辦法是,讓西醫也學點中醫。西醫開中藥,首先要“西學中”,補上中醫基礎課。“西學中”要從醫學院校教育開始。在現行的醫學體系和教育模式下,中醫必須掌握西醫知識,西醫卻不必掌握中醫知識,結果導致西醫走上臨床后,除了一些中成藥名稱之外,對中醫知識一片空白。今后,西醫院校的課程安排中,應加強中醫基礎知識教育,這樣才能讓“西學中”落到實處。同時,要從醫生培養制度上倡導西醫學習中醫,掌握中醫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技能,通過舉辦西醫學習中醫班、中成藥使用學習班,促進中成藥的規范使用,造就一批中西醫結合專業人才。
藥品是把雙刃劍。合理使用是福,不合理使用就是禍。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指出:“用之得宜,皆有功力;用之失宜,參、術亦能為害”。因此,為了盡量減少藥品不良反應,有關部門應盡快制定《中成藥臨床使用指南》,規范西醫用藥行為,保證患者用藥安全。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亞藥理學會和英國藥理學會主辦的澳-英聯合藥理...[詳細]
2月28日,GW制藥宣布美國FDA授予該公司用于治療兒童Lennox-Ga...[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