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孩政策落地后,“嬰兒潮”或將來襲,人手本就緊缺的兒科或更會倍感壓力山大。昨日,東莞市多家醫院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兒科醫生離職率普遍較高,兒科人手不足已是各大醫院常態。有醫院兒科專家坦言,未來2-3年,生育需求釋放,若不及早備戰規劃,或將面臨兒科醫生荒。
昨日,東莞多家醫院負責人也表示,已將全面二孩政策影響納入兒科規劃,明年擬聘兒科醫護人員數量將增加。而這是高強度、高風險的工作,因此也有醫院負責人提出,希望東莞能在兒科醫生培訓、薪酬待遇方面給予政策傾斜。
流失率高,全市兒科醫生缺口超三成
“全面放開二孩,醫院確實應該提前備戰,特別是兒科。”昨日,東莞市婦幼保健院副院長鄧皓輝就坦言,“若二孩政策落地,兒科醫生的缺口將更大。”
全國數據顯示,近年來,國內兒科、婦產科醫生緊缺,尤其是兒科醫生數量甚至不升反降。南都記者了解到,《2015年中國衛生統計年鑒》數據顯示,2010年起,新醫改5年來,全國兒科醫生總數從10 .5萬人下降到了10萬人,兒科醫生比例下降了1.1%.從兒科醫患配比來看,全國平均每千名兒童只有0.43位兒科醫生,遠低于每千名兒童擁有1.46位兒科醫生的美國。
從東莞來看,近年來,醫院兒科醫生流失情況也比較突出。以東莞市婦幼保健院為例,2012年-2014年間,兒科醫生流失人數高達16人。僅按普通科室醫患配比標準,該院兒科醫生缺口仍約達40人。而這種情況也在其他醫院或多或少存在,東莞市衛計局此前有統計數據顯示,全市注冊兒科醫生有500余人,全市兒科醫生缺口超過三成。
錢少活多高危工作,困局難解
“全面二孩政策放開后,生育高峰逐漸到來,這種醫患供需矛盾問題只會更突出。”李薇說,嬰兒潮是否出現很難預估,但眼下70后就面臨亟須生育的問題,也就是未來2-3年,生育需求快速釋放,患兒需求會明顯增加,若緊缺局面得不到緩解,屆時甚至可能出現兒科醫生荒。
但是,多家醫院也坦言,想要解決兒科醫生緊缺現狀仍是一大難題,“兒科高負荷、高風險、低待遇的執業環境是兒科醫生逃離的關鍵原因。”根據東莞市婦幼保健院數據顯示,該院兒科日均門診量接近1100人次,年門診量近40萬人次,門診醫生日均接診80-100人,高峰期甚至高達120余人次。“上班一坐下來,連上洗手間的時間都沒有,更談不上休息。”鄧皓輝坦言,兒科高強度工作狀態已是有目共睹。
不僅如此,兒科也是醫患矛盾和醫療暴力的高危區。“兒童病情變化快,稍有不慎可能導致嚴重后果,執業風險高,兒科醫生需要承受較大心理壓力。”東莞市第五人民醫院兒科主任李薇表示,在高風險環境下,待遇不匹配也是矛盾點,“兒科是醫院經濟效益最低的科室,待遇在醫院來看普遍墊底,而且東莞在廣深周邊,待遇更不具備吸引力。”
醫院摸底,兒科女醫生也可能再生
然而,眼下全面二孩政策放開,醫院已將政策影響納入到兒科規劃中,提前備戰。“我們開會討論時,也提到了政策影響,形成了初步意見。”鄧皓輝說,接下來,醫院也會在人才招攬,梯隊建設方面予以傾斜,“同時,我們也會摸底兒科有二孩生育需求的女醫生情況,提前做好應對。”
“現在,兒科有40多個醫生,每年我們都會招2-3個醫生,培養人才梯隊。”李薇說,政策***同時,科室也正好在做規劃,“明年我們會增加兒科醫生和護理人員***數量,提前應對,比如醫生明年***人數會增加到5人。”
目前,東莞市兒童醫院新院正在建設中。該院相關負責人也坦言,最近兩年,該院也在加大兒科人才儲備,二孩政策影響也會綜合納入到醫院人才引進、兒科床位等規劃中。
呼吁增加兒科專業規范化培訓基地
不過,***難又是一大問題。鄧皓輝此前就坦言,去年,醫院曾主動跑廣州、深圳***會,但是,每次都是無功而返,“現在是有編制都不來,***還得出動私人感情。”
為此,醫院也呼吁,解決兒科醫生人手不足問題,還得從薪酬待遇、人才培養等根本上予以政策傾斜。此前,國家已采取“對急診和兒科醫生執業采取降分方式”來尋求人才。而東莞兒童醫院、婦幼保健院也均提出,希望東莞能夠大幅度增加兒科住院醫生規范化培訓人數,盡可能保障人才輸送。“今年,東莞已開始實施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畢業生培訓3年合格后方可執業。”市兒童醫院相關負責人就表示,目前,東莞培訓基地僅一家,一年培訓人數僅百來人,“希望考慮到兒科醫生緊缺現狀,增加兒科專業規培基地,加快人才儲備。”
我們也會摸底兒科有二孩生育需求的女醫生情況,提前做好應對。
——東莞市婦幼保健院副院長鄧皓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