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敵為友”的前提是“信和為貴”,避免輕諾寡信。
當下,談到“如何避免沖突”的問題,大家討論很熱烈,也有的網友結合媒體報道的“醫鬧”談解決沖突問題。有一位署名“反對醫鬧”的網友說:“醫患矛盾應該引起社會各界的重視!反對一切暴力行為,維護社會秩序!一個本來最和諧的醫患關系到了目前的這種地步,這到底是誰的責任呢?!”
是的,醫生和患者本來就是在整個社會中最和諧的一對關系,醫生為你解決病痛,為你延長生命,呵護你的生命,還會有誰比醫生更加關心你的健康呢?這就是醫患關系的本質—治病救人,醫生是患者的救命恩人。但是現在,很多情況下雙方的關系往往處于干柴烈火或水火不相容的狀態。是什么造成今天中國惡劣的醫患關系,就不在這里展開了。
筆者主要想談一下如何“化敵為友”的問題。當然這個“敵”不是敵人的那個“敵”,而是發生爭執的對方的意思。“化敵為友”的方法有很多,歷史上也不乏成功的案例,我這里講的“化敵為友”是如何建立一種誠信。
“化敵為友”的前提是“信和為貴”,避免輕諾寡信。“人無信不立”,做人信用第一,所謂“一諾千金”,別人有求于你,你能做到的當然要答應;做不到的,則要說明原委,千萬不能輕易承諾之后卻不當一回事。你不守信用,一次、兩次,等別人對你失望,甚至對你懷恨在心,從此不再和你來往,那時再想挽救便遲了。所以,一個人要守信,約會要守時守信,對別人的承諾更要信守不移。信用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重要前提,千萬忽視不得。醫生的誠信除了語言的承諾之外,更重要的是他的責任心、學問和技術。
如何做到“冰釋前嫌”、“化敵為友”,需要技巧和智慧。你談話的目的是為了什么?不是為了對方理解和諒解嗎?不是讓就診者和你合作嗎?假如你們形成了合作伙伴,他就是你最好的助手和宣傳工具,你和你醫院的聲譽就會提升。
在美國,護士和就診者,護士和醫生的關系是非常融洽的,他們配合默契。護士一交班,馬上進入病房與就診者打招呼,一個微笑、一個擁抱或者一個接吻,然后向就診者解釋本操作為什么要進行的原因、如何進行、在這過程中可能有什么情況出現和注意事項,在就診者理解的情況下進行操作,消除了就診者的恐懼心理。其實這是對就診者人格的尊重,從而令到他(她)成為你的合作伙伴。一旦這種關系建立起來,將來他和她有什么理由不來你的醫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