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家醫學網站發布了一份《醫生工作場所防暴力行為中國版指南》。文中給醫生的建議包括:千萬不要背對大門坐診,新醫生要熟悉醫院各個出口和安全通道,情況復雜時脫掉白大褂混入人群……這份指南在微博上引發熱議。
專家認為,雖然絕大多數醫院還不至于需要這么嚴密的防范措施,但醫生被打的情況的確存在。只有合理調配醫療資源,醫院注重溝通、增強醫療服務能力,才能從根本上改善醫患關系、避免醫患沖突。
防暴指南
32條防范措施教醫生應對暴力事件
這份指南確實非常細致,醫院、醫生需要注意的情況都交代得十分清楚,而且做成了PDF文本格式,乍一看,倒像是**部門出臺的一個文件,里面羅列了32條具體措施,并稱,綜合了2000多名醫生會員的意見。記者聯系到發布該指南的網站,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網站聚集了260多萬名專業醫護人員以及技術人員,可以說是目前人氣最旺的專業醫學網站,醫生被打的話題在網站上是個熱門話題。不過對方表示,暫不知道是誰負責發布了該指南。
事前加強防范
事發走為上策事后總結教訓
提高溝通技巧和自己的禮貌修養
在事前防范里,指南最關鍵的一點是,通過和患者的溝通,讓其了解很多疾病還沒有完美的治療方案,醫學科學正在進步,不應過于強調所謂的“醫學奇跡”。還要提高自己的語言、禮貌修養,溝通時及時調整用詞、語氣。
對于醫院,則建議每個診室和辦公室的桌子下面安裝隱蔽的緊急呼救按鈕。對于醫生,建議值班時盡量避免獨處一室,切勿背對大門,平時注意鍛煉身體,上班時可以穿輕便運動鞋。新入職的員工要及時熟悉工作環境周邊的出入口。
事發走為上策
遇險及時脫掉白大褂,混入人群
事中應對是指一旦醫療場所爆發針對醫護人員的暴力事件時,醫護人員應當及時采取合理合法、安全有效的防護措施,以保護自身生命財產安全。最基本的應對原則是:盡最大可能迅速脫離事發現場,撤退中應防止人身傷害。
其中,讓網友覺得最“睿智”的就是這一條:及時脫掉白大褂,混在現場人群當中,迅速脫離現場,以躲避傷害。尤其是醫護人員近視眼居多,指南還很“細節”地提醒,要非常注意保持一定距離,防止眼鏡碎片造成的二次傷害。
事后總結教訓
宣傳科負責人應具備危機處理素養
指南所說的事后處理是指事件結束后采取的種種措施,主要包括保存現場、固定證據、減少損失、總結經驗及吸取教訓等。及時將受傷的涉事醫護人員、安保人員、患者及家屬送醫救治。
配含有關部門,保存好現場照片、傷痕照片和監控視頻,及時尋找目擊者錄下筆錄。 對涉事的醫護人員和安保人員應做好心理撫慰工作。
醫院應當通過各種途徑及時向外界披露事發真相,醫院新聞發言人或宣傳科負責人應具備危機處理素養。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亞藥理學會和英國藥理學會主辦的澳-英聯合藥理...[詳細]
2月28日,GW制藥宣布美國FDA授予該公司用于治療兒童Lennox-Ga...[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