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介紹,在蚊子的免疫系統里,有一個重要的“***”——粒細胞。當粒細胞發現蚊子血液中有外來異物時,它們就會行動起來,要么親力親為殺死異物,要么發出信號,調動其它細胞來完成這項任務。而研究小組發現:和乙組蚊子相比,甲組蚊子體內的粒細胞數要高出2倍。
研究小組懷疑是由于腸道細菌的作用使得粒細胞會增多,因為瘧原蟲會削弱蚊子的腸壁,這會導致腸道細菌進入體內,原本沒有腸道細菌的部位出現了腸道細菌,這可能會誘導機體產生更多的粒細胞。為了檢驗他們的推測,研究人員重復了實驗,但給蚊子飼養能消滅腸道細菌的抗生素。這一次,甲組蚊子的粒細胞數沒有增加,其死亡數也和乙組差不多。“事實上,甲組蚊子針對瘧原蟲的免疫反應很可能是免疫系統阻止細菌處于錯誤部位上時所造成的間接效應。”巴里拉斯·穆里說。
這種推測給研究人員提供了一種新疫苗思路:利用腸道細菌為蚊子設計一種瘧疾疫苗,避免蚊子感染瘧疾,從而中斷瘧疾的傳播。他們將感染瘧原蟲的蚊子血清(已去除其中的粒細胞)注射到正常蚊子體內。研究小組稱:注射血清后的蚊子,即使飼養了感染瘧疾的鼠血后,其感染率明顯下降。巴里拉斯·穆里說,血清中可能存在一種因子,這種因子可以**粒細胞的產生。如果能仿制這種因子,噴灑到蚊子身上,就可以使蚊子對瘧原蟲具有免疫力,避免感染瘧疾,不再成為瘧原蟲的攜帶中介,從而中斷瘧疾的傳播。
最新!醫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萬增加到2023年的19....[詳細]
連續工作滿15年或累計工作滿25年且仍在崗的鄉鎮衛生院專業技術人員,在滿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