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新年愿望:繼續做一個有責任、有信仰的好醫生
——兼做《血戰鋼鋸嶺》觀后感
天津市泰達醫院 李青
12月31日下午觀看的一場《血戰鋼鋸嶺》,算是為2016年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影片改編自二戰上等兵軍醫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實經歷,講述他拒絕攜帶***上戰場,并在沖繩戰役中赤手空拳救下75位戰友的傳奇故事。 戴斯蒙德是一個有信仰的熱血青年,對邪惡軸心國發動的戰爭深惡痛絕,也不愿意看到別人上戰場而自己獨享和平,于是主動報名參戰。但是,因為信仰,他拒絕觸摸***,為此他遭到了上司的非難和排擠,戰友的嘲笑和群毆,并被部隊關禁閉,甚至差點因拒服兵役而被送上軍事法庭。但他執迷不悟,最后還是在部隊最高指揮官的特批下奔赴戰場。
戰場上,盡管他手無寸鐵,但他利用他的專長救治的許多戰友。并在部隊被迫撤離陣地后異常艱難的情況下,躲避日軍士兵的巡邏,冒著生命危險,憑一己之力,赤手空拳一夜之間從戰場上救回了75位傷者,其中包括敵方的士兵。他為此受到最高司令部的嘉獎,成為美國二戰期間因拒服兵役受指控卻立功受獎的唯一一人。戰后,他安詳的活了80多歲,無疾而終。
當戰友們撤離陣地的時候,戴斯蒙德本來隨隊撤離,但傷者的呼喊召喚他逆戰火而行。是醫生的責任讓他義無反顧的返回戰場,又是堅定的信仰能使他不顧自己的生命去拯救他人的生命。責任讓他去做正確的事情,而信仰使他異常執著。“我要救他們”,“我還能再救一個”。
我也是一個醫生,在過去的一年,我們醫生也多次遭遇了艱難的困境,甚至也曾冒自己的生命危險去救治他人生命。在如此的困境中,我們是退縮、逃避,還是“逆戰火前行”?
戴斯蒙德的經歷給了我們明確的答案。作為醫生,生命的價值高于一切是不變的信仰!治病救人永遠是最崇高的責任。在新的一年,堅定信念,不忘初衷,不放棄,不畏懼,繼續做一個有責任、有信仰的好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