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智能手機的發展,醫患交流的方式日益多元化。或是出于積累患者資源,或是為了建立個人品牌,或是方便隨時與患者進行溝通,不少醫生添加患者為微信好友或允許患者添加自己為微信好友。此種做法或許在一定程度上對疾病治療、醫療關系有益,但提供微信咨詢還需謹慎!
近日從湖南省胸科醫院獲悉,在醫院內科醫生葉星明提議下,醫院所有醫生都在辦公桌貼上了自己的微信二維碼,方便患者添加微信好友,隨時咨詢。湖南省胸科醫院宣傳科負責人楊艷介紹,由于結核病是一種慢性呼吸道傳染病,治療過程相對較長,大部分結核病患者來自外地,在治療和服藥過程中,患者難免遇到各種問題,所以醫院想出這個辦法讓患者隨時可以和醫生溝通,醫生們會一一解答,遇到緊急情況,醫生還會打電話給患者解決問題。
發起該提議的葉星明醫生說:“目前我已添加了400名患者好友,每天都會有患者在微信上咨詢我,我利用下班時間、空閑時間回復。雖然工作量比以前大了,但是有了這個交流平臺,患者對治療更加積極配合,治療效果也更好,醫患關系也融洽多了。”
在醫患關系比較緊張的當下,該醫院的做法確實值得我們點贊。醫生與患者成為微信好友,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患者咨詢,解決了部分患者長途跋涉看病的需求,但其仍面臨種種困境,醫生提供微信咨詢需謹慎。
首先,微信咨詢是一種非面對面的診療咨詢,疾病具有變化性、復雜性、個體化等特點。患者并非專業人士,微信咨詢問題時可能不太專業,忽略了身體的某些變化,即便醫生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可能也存在非面對面咨詢時存在的一些問題。
其次,如果因咨詢導致一些醫療**,醫生是否應承擔責任?患者是否也應承擔責任?
最后,醫生與患者建立社交APP的聯系可能對患者健康有害。據最新研究結果,大約三分**的年輕醫生沒辦法狠下心對他們喜歡的患者說實話。社交與專業之間的界限一旦模糊,會影響醫護水準,而親切友好的醫生有可能讓患者意識不到一些重要的副作用。這個調查研究涉及338位40歲以下的腫瘤科醫生,59%的人表示自己很難把真相告知他們喜歡的病患。60%的受訪者表示,如果醫生太接近患者會影響他們對患者做出客觀的治療決定。
英國醫學總會專門負責監管醫生的發言人說:“社交媒體的興起也帶來了新的挑戰,醫生們在處理和病患的關系時,必須考慮到這其中的風險及可能產生的影響。就我們而言,還是希望醫生對自己的職業要求不要改變,因為如果在社交媒體上溝通會影響面對面的交流。”
此外,我國大型三甲醫院的醫生本來就很忙,中青年醫生猝死現象也頻頻見諸報端,在這種情況下,醫生是否有時間提供微信咨詢也很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