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行船靠掌舵,理家靠節約”.在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今天,我們對這句話體會更深,踐行最真。
場景一:
早上上班,剛剛走進住院部的大廳,我隨手關掉了大廳里的電燈。“石大夫,上電梯吧!”熟識的患者及家屬熱情地招呼我上電梯。“不了,謝謝,我減肥,走上去。”我笑著回答。其實,自從幾年前開始,為了響應創建“節約型醫院”的號召,我們醫院已經形成了醫務人員盡量走扶梯的習慣了。
場景二:
走進科室,我從書包里拿出了幾個小鉛筆頭兒--這是女兒上學寫字用剩了的,短了,不好用了,就拿到醫院來用。可能大家都奇怪,拿那么多鉛筆頭兒干什么?一開始我看見科室的護士們拿鉛筆頭來醫院也是很詫異。后來經李娜一解釋,我才明白:因為我們心內科心衰患者很多,在治療過程中需要家屬配合記出、入量,這就需要用到筆,一開始,總是用科內的圓珠筆、碳素筆,可是患者家屬常常不知怎么就把筆弄丟了。一次、兩次……次數多了,護士長這個“當家的”就著急了,這樣浪費下去怎么行!因為我們科內好幾個孩子是三年級以內的,用鉛筆比較多,不知是誰最先提出把孩子用剩下的鉛筆頭兒帶來用,還可以教育孩子從小養成“勤儉節約、廢物利用”的良好習慣。這樣,逐漸在科室內形成了一股節約的風尚。
場景三:
每天,科內都要為患者打印一日清單,護士姐妹們發現打印完清單后清單上空白的邊框很寬,于是,每天值班的護士又多了一項任務,用尺子比著把空白的紙邊撕下來。當然撕下來的紙被充分利用了:小塊的,用來做便簽,寫下一些交與下個班要做的事情或留言。大塊的,被王春艷訂成了小本本,用來記錄她每天錄入醫囑要注意的事情。因為現在普通處方不用開了,所以還有相當一部分廢紙被我們幾個大夫記上自己病人所需的口服藥,提醒護士拿藥。大夫打病歷用廢的紙張,也被護士用來打印輸液卡。
場景四:
在我們科室,晚上夜班的護士在病人基本入睡后將樓道的燈部分關閉,這樣,既不影響巡視,也避免了過多過亮的燈影響患者休息,還節約用電,真是“一舉三得”!白天,更是沒有長明燈的現象存在。
當然,這樣節約的事情是隨處可見的:洗手時嚴禁長流水,電腦不用時及時關機,科內,能用鋼筆,盡量用鋼筆,避免使用碳素筆浪費……用護士長的一句話來說,就是“當花的,十個錢要花,不當花的,一個錢要省”.
克勤于邦,克儉于家。我常常在想:醫院要蓋大樓,要發展,我們能做到些什么?我想如果醫院每一位職工都發揮主人翁精神,主動發現身邊不經意的浪費現象,樹立起節約和環保的意識,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這樣,也就為醫院的大發展做出了自己的一些小貢獻。俗話說的好: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希望我們從自己小家,從醫院大家,都常足,則意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