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召開在即,很多從事醫療工作的人大代表都準備提出“醫生過勞”的問題。主要是因為近年來,醫生因為過度勞累倒在工作崗位上的新聞頻繁見諸報端。醫生儼然已經成為了一項高危職業。工作高壓力超負荷和巨大的心理壓力讓很多醫生身心俱疲,如何保護醫生的健康成為熱門話題。
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1月——10月,有10名醫生在臨床一線猝然離世。2014年10月24日,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42歲的麻醉醫生昌克勤在手術室內突然昏迷,被診斷為腦干出血,經搶救無效去世。中國醫師協會發布的《2014中國醫生執業狀況調查》顯示,九成醫生表示每天工作時間超過8小時,八成醫生沒有雙休日的概念;超九成醫生感覺每天下班后狀態不佳,近五成醫生感覺非常累。而第四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顯示,79.8%的醫務人員反應工作負荷重,認為工作壓力過大者達33%,近1/4的調查對象有焦慮和沮喪的感覺,中重度抑郁發生率為24.7%.
就在大家正在歡天喜地慶祝新年時,大年初四河南省鄧州市中醫院第三病區主任索林曉因連續救治危重病人過度勞累,突發心肌梗死,永遠離開了自己深愛的工作崗位。
這讓更多的即將參加兩會的代表們有了提議的想法。據了解,工作強度大、醫患關系緊張以及患者期望值過高,是造成醫生壓力大的主要原因。
目前,國內醫療需求與醫生數量的比例嚴重失衡,優質醫療資源尤為稀缺。與此同時,我國醫療資源分配不均也是一個大問題。雖然**一直在強調分級診療的重要性,但實際推行效果甚微,依然有很多患者不遠**趕到北上廣這樣的大城市大醫院,以求名醫。
因此,這些地方的醫生壓力可想而知。有些醫生表示,病患的壓力只是醫生職業壓力中的一部分。其他壓力分別來自于職稱晉升和緊張的醫患關系。在目前的體制下,醫生如果不做科研、不發表論文,就不可能晉升職稱。而一些患者認為只要到了醫院就能夠治好病,這種期望值的錯位讓病人和醫生之間的溝通成本不斷增大,互相不信任。
因此,要想有效的保護醫生的身體健康,一方面是做好分級診療,緩解三甲醫生的壓力。同時,調整醫保報銷比例、提高社區全科醫生水平的層面,引導病人理性就醫,讓社區多承擔常見病診療工作。另外,也有醫生建議要協調科研與臨床實踐之間的關系,尋求更加公平有效的職稱評定及績效考核方式;醫院要完善倒休輪班制度,推行強制休假制度,定期組織醫生體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