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美國心臟協會年會上公布的RadiCure研究顯示,通過穿戴一種新型的輻射監測設備,在導管室工作的心臟介入醫生接受輻射的劑量能夠減少1/3.該研究結果同期發表于《Circulation: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雜志。
RadiCure研究是第一項評估在血管造影術和PCI時使用實時輻射監測設備的前瞻性隨機試驗。Georgios Christopoulos博士(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介紹,傳統的輻射監測胸卡監測輻射累積劑量且按月顯示暴露量。這種實時監測設備則不然,它每15分鐘“報警”一次,隨著輻射劑量的增加,監測設備(Bleeper SV)會發出越來越快的“報警”聲音(發出嗶嗶聲)。該設備大小約6英寸*1英寸,在手術過程中還可以實時顯示輻射劑量大小。
研究簡介
研究者將18名操作者隨機分為兩組:一組使用Bleeper SV,另一組使用無聲的輻射量測定器,時間是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患者99%為男性,平均年齡65歲,30%既往接受過CABG.64%的患者接受了診斷性冠脈造影,其他的患者同時接受了造影+PCI(25%)或PCI(11%)。
總體來說,操作者手術時間中位數為27分鐘。其中診斷性造影中位時間為17分鐘,PCI為42分鐘。通過使用Bleeper SV,距離患者最近的操作者輻射暴露降低了36%,稍遠的助手輻射暴露降低了29%.Christopoulos還分析了RadiCure研究數據中哪些因素會影響操作者的輻射暴露劑量。高輻射暴露定義為超過中位數或>1.0 mrem.
近期,美國心臟學會(AHA)發布了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的相關事宜的科學聲明,...[詳細]
糖尿病與冠心病互為高危因素。當糖尿病與冠心病并存時,患者發生嚴重不良心血管...[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