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發性脊柱側凸曲線有哪些模式?
2018-06-01 08:26
閱讀:1527
來源:
作者:人***天
責任編輯:人間四月天
[導讀] 胸椎原發性曲線:最常見。
胸椎原發性曲線:最常見。且比其它原發性曲線發生都早,平均為11歲。此曲線長度可從胸s或胸6至胸11、胸12或腰1。因胸椎旋轉顯著,凸側的肋骨凸出和肩部升高,而凹側的肋骨塌陷,故畸形和脊椎結構性改變均明顯。此曲線出現在12歲以前者預后不良。如果其角度為60°~80°,在骨骼生長成熟后,似可繼續增加20°~30°°。雖然這類原發性曲線病人的腰痛發生率低但其對心肺功能影響大,尤以大于80°者為甚。
胸腰椎原發性曲線:較常見。此曲線包括的椎體數可為6~8個,即從胸6或胸至腰1或腰2。也可包括更多的椎體,達10~11個,即自胸4、s或胸。至腰23或腰;。在骨骼生長成熟后平均可繼續增加17°多。角度大于60°者,多有肺活量減少腰椎原發性曲線:較常見。此曲線包括5個或6個椎體,即胸1~腰y3或胸12~腰s。在骨骼生長成熟后此曲線可繼續增加9°。如果角度大于31°,平均可增加18°;如果小于31°,可不增加。
雖然畸形不太明顯,在出現骨關節炎后,病人常訴腰痛頸胸椎原發性曲線:少見。此曲線可自胸1或頸至胸5或胸4,其頂椎常在胸3。雖曲線不嚴重,但其凸側肩高起,胸部畸形不能被衣服遮蓋,故畸形顯得明顯。對嚴重畸形應早期行矯形和融合術。
雙原發性曲線:此類型的特點是它有兩個同等角度的曲線,大多數表現為胸段向右側凸,而腰段向左側凸。在初起時以胸椎右側凸為主要曲線,而腰椎左側凸則以次要的或代償性曲線出現。在病人生長過程中,腰椎曲線度數增加快,且變得更僵硬故亦為結構性的。如腰椎曲線增加到與胸椎曲線大小相同,即成為雙原發性曲線。典型的雙原發曲線的胸椎右側凸是從胸5至胸11或胸12;腰椎左側凸是從胸1或胸12至腰4或腰5。在雙原發性曲線上、下曲線之間,常有一個中立位椎體。因為兩曲線相互對稱和維持平衡,故畸形不如單一原發性曲線者明顯。因為兩個原發性曲線的活動度都小,所以需矯形和融合術。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