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癌變的關鍵風險基因被復旦大學科研人員發現,為預測并提前干預乙肝的癌變提供了可能。
研究人員通過對國內肝癌高發的7個地區,搜集了10000多例患者的血細胞DNA樣本的比對分析,STAT4和HLA-DQ基因被確定為乙肝患者罹患肝癌的關鍵易感基因。其中,STAT4基因位于人的2號染色體,可能在抗病毒、抗腫瘤和免疫應答中發揮重要的"預警"作用。
這一研究成果去年已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遺傳學》上發表。該科研成果被認為"為控制乙肝癌變、降低肝癌發病風險以及最終戰勝肝癌的研究指出了新的'戰略方向'."
復旦大學遺傳所蔣德科博士表示,利用這一研究成果,可以開發肝癌的基因預警試劑,篩查肝癌的易感人群,從而提前對易感人群進行相應的綜合干預和預防。不過,這一研究成果真正用于肝癌預防還需要一定時間。
據介紹,肝癌是全世界致死率高居第三的惡性腫瘤,我國更是肝癌的高發區,同時,在我國80%以上的肝癌患者都有乙肝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