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醫學生到醫生,這些職業“病”你一定都經歷過……
2017-04-01 19:21
閱讀:2444
來源:醫脈通
責任編輯:謝嘉
[導讀] 在普通人看來,醫生似乎是一個很好的職業選擇,醫生收入高,社會地位高,工作穩定,發展前景好,醫院福利好等等,表面看上去當一名醫生光鮮照人,一切都很好。但是你知道成為一名醫生需要付出什么樣的努力,成為醫生之后每天要面對多么繁重的工作嗎?
在普通人看來,醫生似乎是一個很好的職業選擇,醫生收入高,社會地位高,工作穩定,發展前景好,醫院福利好等等,表面看上去當一名醫生光鮮照人,一切都很好。但是你知道成為一名醫生需要付出什么樣的努力,成為醫生之后每天要面對多么繁重的工作嗎?很多人都不了解醫生,只看到醫生表面的光鮮靚麗,卻不了解醫生真實的生活狀態。
不是在上課,就是在去往上課的路上
每年高考,醫學專業幾乎是同一等級高校里所有專業中錄取分數最高的,可以說是每個分數段里的尖子才能考上醫學院校,都是一群很優秀的人才。如果幸運能夠考上醫學院,本科學制為五年,比普通專業多一年學時,4年的基礎理論學習+1年輪科實習。以前學醫的學生本科畢業之后,再加上3年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也就是常說的規培,就能穿上夢寐以求的白大褂,如愿當上一名醫生。但現在普遍的情況是,5年本科+3年碩士+3年住院規培,前前后后總共11年,才能當上一名小醫生。而且,醫學院里要學習的課程任務非常多,醫學院學生的課程比其他專業的大學生繁重得多,考試壓力也很大。
有人這樣描述醫學生的學習狀態:不是在上課,就是在去往上課的路上。在大學校園里,當其他專業的學生在校道上慢悠悠地走路時,我們醫學生永遠都是快節奏的步伐。于是有人調侃說:“如果你在大學校園里看到一名學生每天步履匆匆,十有八九,他是學醫的。”當然這只是一種調侃,但也能從中一窺醫學生學習的負擔。
從醫學院開始,我們就得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流更多的汗水,醫生這個稱號背后,是多年的努力。
從此與節假日say拜拜
可能你會說,雖然醫學院學習很苦,但是熬出頭,當上醫生就好了,正所謂苦盡甘來。
然而,當上一名醫生之后,也沒有旁人想象中的會輕松很多,工作依然很繁重。
當別人在放假過節時,我們醫護人員依然要堅守崗位,有時候過年過節的就診率甚至會高一些。當跨年夜的時候,全世界都在想著如何歡慶,和家人開開心心聚在一起吃團圓飯,但是我們卻要忙到凌晨。2017年的除夕夜,我就是在科室里和幾位值班的同事度過的。本來想著如果除夕夜病人不多,就讓同事多擔待點,抽個空回家和家人吃個團圓飯,畢竟上一年也是因為醫院里的事沒回家吃團圓飯,感覺虧欠了家人。結果,三個小時里,送來五場急診,連打電話告知家人的時間都沒有,就匆匆換衣服消毒進了手術室,一忙就是幾個小時。手術結束后,出了手術室才發現已經凌晨一點多了,肚子咕咕直叫,才猛然想起,我們幾位別說吃團圓飯了,就連晚飯都沒有吃。凌晨一點多,因為里面還有病人等著,不敢走開,于是和幾位年輕醫生還有值班的護士,就在冷清的醫院走廊上囫圇吃了點外賣,晚飯和著宵夜一起吃,節日氣氛冷冷清清。
站在窗邊,看著窗外遠郊時而冒起的絢麗煙花,我知道這一年又虧欠了家人一個團圓夜。
帶病工作,超負荷工作什么的都是家常便飯
經常會聽到來就診的病人說醫生看病好隨便,沒重視我的病,排隊幾個小時,看了幾分鐘就打發我走。可是,你可知道,現在醫生工作已經長期處于超負荷狀態了?
醫院里病人多,醫生少,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很多醫院里每天的門診量大得嚇人,而一個醫院里醫生就那么幾個,超負荷工作對于醫生來說已經是家常便飯的事。醫生生病了,由于人手少,不得不強頂著身體,帶病工作,雖然這是不值得提倡的,但是,這就是醫護人員的真實工作狀態,很多醫護人員都是帶病工作。小病拖著,大病壓著,這句話不只是醫生同行間的調侃,更是反映了事實。
很多醫生由于平時工作繁忙,也由工作性質所決定,經常不準點吃飯,有時候吃著吃著,來病人了,你也得停下嘴巴,先收了病人,所以慢性胃病在醫護人員高發。我一直有慢性腸胃炎病史,不定期發作,甚是惱人。一次臨近中午時分,急診送來一位男病患,立即送入手術室進行手術。手術時間比較長,直接錯過了午飯時間,沒有飯菜撫慰我那傲嬌的胃,這家伙就像個不聽話的孩子鬧起來了。在做著手術期間,突然感覺胃部一陣絞痛,一下子疼得很厲害,加上體能消耗大,身體微微顫抖了一會。臺上的護士都知道我這個老毛病,知道我老胃病又犯了,于是勸我先休息會吃點藥。但是這邊正在做著手術,這里也不能耽誤了手術時間,強忍了一會,感覺稍微好一點了,又接著做剩下的處理。期間胃痛斷續來了幾次,由于后來身體慢慢能耐受,也因為專注于手術,沒感覺有多大事情。
結束手術,下了手術臺,從高度專注狀態回歸到平常狀態,一下子感覺上腹部很痛,痛得直冒冷汗,同臺助手趕緊把我送到急診,最后急診科醫生同事診斷為胃穿孔。急診同事說:“幸虧送來得早,再耽誤一點,引起急性腹膜炎就麻煩了,你自己本身是醫生,自己也不注意點。”是啊,我自己是醫生,我很清楚身體的狀況,但是我又能怎么辦呢?病人在手術臺上躺著等著處理,我也不能隨便退下手術臺。
雖然帶病工作不值得提倡,也知道這樣很傷害自己的健康,但是在現在病人多,醫生少的處境下,我們也就得這樣超負荷工作。
我們都有“鐵膀胱”
醫生平時要忙工作,忙科研,有些醫生還負擔教學任務,出門診、外出開會、進修學習、作報告、參加會診、查房、手術等等。做一些小手術,半個小時一個小時,而做一些大手術,動則就要六七個小時,對醫生的精神和體能是一種非常大的挑戰。長時間站著低頭,很多外科醫生多少都有點頸椎腰椎病,一臺高強度手術下來,汗流浹背,腰酸背痛,手累腳麻,那是常有的事,而且期間還經常七八個小時不能上廁所,逐漸練就一個“鐵膀胱”。有時需要連續做幾臺手術,那更是無比辛苦。
一位全身多發腫瘤的病人,醫院四名醫生對其進行七種不同手術,前后八位麻醉醫生、七名器械護士、五名巡回護士,歷經26小時,通宵達旦,期間四名醫生換了多次汗水打濕的手術衣,每位醫生的眼中布滿了血絲,連續高強度的工作已經使他們疲憊不堪,但是沒有一個人因此而松懈。當手術成功的那一刻,手術門打開,向家屬通告手術成功,家屬激動得緊緊握住醫生的手,連聲道著感謝,但是醫生臉上除了微微一笑作為回應外,已經累得做不出其余的表情動作,累得一臉冷漠。回頭一看手術室里,那幾名跟著連夜奮戰的護士,已經蹲在地面上睡著了。
很多醫院,特別是大醫院,每天病人量很多,很多醫生都在超負荷狀態下工作著。所以加班對于醫生來說是常態,而且經常是加班不補休,規定內的工作時間必須按時按點在崗,工作時間以外看情況在崗,因為病人的病情可不遵守醫院規定工作時間來發展,不是你歇班,我就不發展,所以遇到緊急情況一般都要加班加點治療病人,一個急call,就得到位,就算你在吃飯,在睡覺,還是在忙其他什么事情,什么都比不上一條生命重要,很多時候在輪休假期里被叫回醫院主持手術那也是常有的事,就算在假期也得保持手機24小時開機。
醫院里的醫護人員,他們為了你的生命健康,可能已經連續幾年沒回家吃團圓飯了;他們為了及時控制你的病情,自身身體也顧不上,輕傷不下火線,經常帶病工作;他們為了救治你的生命,半夜天寒地凍從被窩中被叫起,也毫無怨言;他們為了······
除了看到的醫護人員表面的光鮮靚麗,你可曾真正了解過醫護人員真實的工作和生活狀態?當醫生很辛苦,請尊重那些為您服務的醫生!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