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變“致病” 醫療劇硬傷數不清
2016-12-01 18:02
閱讀:1244
來源:環球醫學
責任編輯:謝嘉
[導讀] 《急診室的故事》、《豪斯醫生》等醫療劇之所以被奉為“經典”,原因之一就是專業。反觀我國一些演的熱火朝天的醫療劇,因為編劇不懂醫學,醫學情節粗制濫造,醫學知識滿是低級錯誤,容易誤導觀眾,醫生也常常哭笑不得!
《急診室的故事》、《豪斯醫生》等醫療劇之所以被奉為“經典”,原因之一就是專業。反觀我國一些演的熱火朝天的醫療劇,因為編劇不懂醫學,醫學情節粗制濫造,醫學知識滿是低級錯誤,容易誤導觀眾,醫生也常常哭笑不得!
厚紗布太要命
英雄受傷后,總是被包扎上厚紗布,以彰顯其犧牲精神。其實,除非是骨折用來固定的石膏,如果是外傷,包扎得越厚實、越嚴密,傷情越可能加重。
在此,我們說說普通物理性外傷(不包括特殊疾病、手術等情況導致的傷口):1、頭皮外傷,第一要責為止血。視傷口是否污染,長度及深度決定是否需要清創縫合。無論是否縫合,都需加壓包扎傷口(如傷員頭戴的網帽),包扎3——4天后傷口初步愈合可以不再包扎,暴露傷口。2、頭面五官傷口,需嚴格無菌包扎但不宜太厚,換藥要及時,尤其是兒童,因為如果換藥不及時,紗布被傷口分泌液黏在傷口處,掀起來會很痛,而且有留下瘢痕的風險。3、軀干傷口,腹部傷口需嚴格無菌包扎但不宜太厚,背部傷口宜略厚。4、四肢傷口,以止血為責,傷口初步愈合后可不再包扎。5、燒傷傷口,極易感染,嚴格無菌包扎,痂殼或皮膚愈合前宜厚包扎。結痂或皮膚愈合后宜涂抹燒傷外用藥物后暴露。
小編記得高中生物課講過“細菌”,感染的細菌很多是厭氧菌,比如破傷風桿菌。這要是部分情況通通包上紗布,可真要命!
直系親屬之間獻血 NO!!!
“醫生,我也是A型的,快給我兒子輸血吧!”發生意外后親人相互之間獻血,這樣的鏡頭似乎在電視劇里屢見不鮮。事實上,如果受血者輸入不加任何處理的親屬血液,尤其是一級親屬(父母與子女)的血液,這種遺傳基因的近似可能誘發一種嚴重而致命的輸血反應:輸血相關移植物抗宿主病。
人類的免疫系統承擔著人體的防衛功能,由于來自其他人的細胞、組織、器官攜帶不同的免疫信息,正常情況下,受血者會把輸入的外來T淋巴細胞視為異物加以排斥,以維護自身的健康。但是,當受血者的免疫功能受到損害,或者外來的血液細胞免疫信息有一部分和受血者相同或接近,不易被受血者識別時,輸入血液中的T淋巴細胞會被受血者誤認為是“自己人”,不予清除,使得供血者的T淋巴細胞在受血者體內存活、定植,甚至大量增殖,反過來將受血者的T淋巴細胞視為異物而加以排斥,進而對受血者所有細胞發起攻擊,造成嚴重破壞,導致受血者多臟器功能受損、衰竭而危及生命。
供血者輸入的T淋巴細胞是移植物,受血者為宿主,這種“反客為主”的破壞,被稱為“輸血相關的移植物抗宿主病”,是一種致命性輸血并發癥。
親緣關系越密切,免疫信息部分相同的可能性就越大,一旦親屬間獻血,發生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可能性也越大。有觀察表明,一級親屬(父母、子女及其兄弟姐妹)間輸血,發生輸血相關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危險性比非親屬間輸血高18——21倍。
一般來說,輸血相關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發病率為0.1%——0.01%,由于該病發生于輸血后的1——4周,且癥狀不具備特異性,所以誤診率高,加之治療困難,死亡率極高,病死率高達84%——90%.使用25——30戈(gy)劑量的伽瑪(γ)射線輻照血液,可使T淋巴細胞滅活,預防該病的發生。
影視文學作品中的親屬間相互輸血是不符合醫學科學、有致命風險的。一旦在真實生活中遇到這樣的情況,還是要尊重醫生、尊重科學,直系親屬所捐獻的血液,要經過輻照后才能使用。
除上述槽點,敞懷穿的白大褂、女醫生腳下的高跟鞋、拿反的CT片子、9%的生理鹽水等,都讓人哭笑不得。此類鏡頭不勝枚舉,實在是無法直視。
視野狹窄、內容單調、思想膚淺……醫療劇的這些“病”該治了。畢竟,有美好的初衷,有科學的態度,才會有美好的結果。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