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級醫院醫改是今年醫改的重中之重。因此,如何對其社會滿意度進行更周密的考評,就顯得更為重要。“三方評價”已露出水面,全國各地也已開始摸索進行,并被社會廣泛關注。
2011年南京市在國內率先引入患者滿意度“三評價”機制,后來上海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模式中還將社會滿意度排在首要位置(占總分的50%),甘肅、青島、珠海等省市也在探討“三方評價”模式。縣級醫院的社會滿意度究竟如何走“三方”模式,才能達到預期目的?答案應是:方案必須科學。
所謂“三方評價”指***于被評價部門或單位的第三方組織實施的評價,也稱外部評價。
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一些三級醫院實行的“三方評價”不甚適于基層醫院,基層醫院處在城市三甲醫院和衛生院之間,既要重視危重病人的救治和上轉,還要負責一些病人的健康保健,并支持幫助衛生院發展,是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重要關口。評價縣級醫院要將其對于農村醫療的服務支持能力與效果放到重要位置,需要聽取基層醫院和百姓的意見和呼聲,不能過多地依靠和使用被評單位的電子信息。要將百姓反應的熱點、難點問題的解決成效作為重點來考評,提高在評價方案中的分值。
此外,“三方評價”方案一定要適用可行,要考慮實際問題,如醫患個人隱私、科研秘密等,有時還需兼顧一些民間風土人情。同時,要盡力防止基層醫院“三方評價”方案中出現已下差錯:一是暈輪效應誤差,將與社會滿意度關系不大或根本不明顯的某一方面看得過重,如基建進度、業務收入、就診量住院量、上級表彰等;二是近期誤差,著重近期的成就而淡視了過去的不足;三是感情效應誤差,把個人感情帶入醫院;四是暗示效應誤差,在權威權力的暗示下改變了自己的立場。以上情況下的考評結果,有失正確、真實,失去原來的設計意義。
“三方評價”小組要由專業考評人員參加,科學布置后進行評價,社會各界知名人士、***派、群眾代表及紀檢、司法、質檢、藥監、工商等部門都應是考慮組織參加的“三方評價”成員,而被考評的基層醫院和其主管部門則不宜參加,必須體現出考評組織的公平性、公益性和完全中立性。必須用自身消除社會民眾對“三方評價”的疑惑,被考評單位則應按方案設計要求提供必要的相關資料,讓考評結果“貨真價實”。
筆者認為,患者最關心的問題是最需要考評的。考評的具體內容要與社會滿意度密切相連,考評時不要被一些與社會滿意度無關的、故弄玄虛的數據資料所蒙蔽。如要重點對住院人均消費、門診人均消費、出院入院診斷符合率,大型設備檢查陽性率、平均住院日、醫療**發生率等與社會滿意度緊密相連、被患者關心的問題及事項進行重點評價。因為這些數值從根本上代表和顯示醫改的真實效果,是基層老百姓最關心、也是最能讓他們高興地事情,不能將一些內部管理指標,如:藥占比、綜合報銷比、手術例數、床位數量、文章發表、學術水平等列為重點評分對象。否則,“三方評價”就失去其真實含義,不能顯示和代表社會滿意度。
目前“三方評價”仍處于摸索階段,尚未成熟,這就需要國家盡快***相應的法律法規政策,組織相關部門盡快研制完整、科學、各級醫院分類可行、有極大社會價值的“三方評價”方案,讓“三方評價”真正起到為基層醫院醫改總結教訓,促進醫院發展,加快醫改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