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最近糖尿病才被認為對全球公共健康構成威脅。不過這種情況正在改變,2型糖尿病的迅速流行使全世界再也不能對其置若罔聞。糖尿病已經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危險的公共健康挑戰之一,為了配合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召開的2013年世界糖尿病大會,《柳葉刀》和《柳葉刀·糖尿病內分泌》雜志共同出版了本輯糖尿病熱點問題綜述。
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最新的估計,目前世界上有3.82億糖尿病人,到2035年這一數字將增加到6億。糖尿病曾一度被認為主要存在于西歐和北美,但目前其患病率正在全世界范圍內不斷增加,特別是在亞洲。例如,中國最近的一份報告顯示有1.14億人患有糖尿病,換句話說,世界上幾乎三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生活在中國。只有清楚的認識病因才能預防和治療2型糖尿病。
然而,圍繞2型糖尿病仍有許多未解之謎,盡管對其自然病程、病理生理學、遺傳學、表觀遺傳學和環境因素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由于對病理生理、異質性和進展性的認識不足,治療糖尿病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特別是如何利用口服藥物達到良好的血糖控制。長期的血糖控制通常需要聯合用藥,最終增加包括胰島素在內的降糖藥物的劑量。伴隨糖尿病的是肥胖的大流行,明顯增加的減肥手術,對治療糖尿病和體重減輕有重要的作用。總體而言,由于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學不完全清楚,限制了對最佳治療方式的了解。
盡管如此,在過去的幾年中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步。例如,十多年前,脂聯素(由脂肪組織產生的細胞因子)的發現及其在2型糖尿病發病機制中的作用激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在本期中Takashi Kadowaki及其同事綜述了脂聯素及其受體在肥胖相關疾病中的作用。血漿脂聯素水平降低與2型糖尿病的發生發展有關,脂聯素具有直接的胰島素增敏和抗糖尿病作用。最近開發的脂聯素受體小分子激動劑在小鼠模型中對一系列肥胖相關疾病(比如2型糖尿病和脂肪肝)具有治療作用。今后,可能會出現針對脂聯素通路的治療肥胖相關疾病的藥物。
卡恩及其同事對2型糖尿病病因方面的研究進展進行了綜述,重點闡述了2型糖尿病的核心特征即胰島β細胞與胰島素敏感組織之間負反饋回路的失調。當存在胰島素抵抗時,β細胞通過增加胰島素的輸出保持正常的血糖穩態。作者討論了更有效的延緩β細胞功能喪失的方法,提出對藥物和減肥手術需要進行更長時間的研究,才能確定新的治療和預防糖尿病的方法。
傳統上糖尿病有1型和2型之分,實際上糖尿病是一種極具異質性的疾病。2型糖尿病尤其具有高度的異質性。由于1型和2型糖尿病之間的界限日益模糊,托米及其同事討論了糖尿病準確分類的重要性。適當的分類對于有效治療和預防至關重要。文中說,很多病人既攜帶1型又攜帶2型糖尿病的遺傳基因,導致了“混合形式”的糖尿病。一個典型的例子是1993年由托米首次報道的成人隱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另外,2型糖尿病越來越多的發生于年輕人,甚至是兒童和青少年。未來,隨著更多糖尿病的表型被鑒定,糖尿病亞型可能會更加多樣化,包括發生于特定族群的糖尿病。我們希望這些亞型的劃分將有助于個體化的治療和預防。
糖尿病將使全球衛生支出不堪重負,因此預防糖尿病至關重要。但糖尿病是一種可預防的疾病嗎?齊邁特及其同事討論了生活方式對糖尿病高危人群的預防作用。但是,除非社區和**參與其中,否則這些干預措施難以實施。既往主要關注2型糖尿病的傳統危險,比如基因、生活方式和行為改變。目前研究聚焦在表觀遺傳學和宮內環境對未來風險的影響,期望通過促進孕產婦和兒童健康尋找新的預防方法。的確,表觀遺傳修飾可以通過幾代人傳播,從而形成惡性循環,將延續糖尿病的流行。
在發生嚴重饑荒后的40-50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增加主要在中國和哥倫比亞。這提示我們隨著經濟的增長和生活條件的改善,目前干旱和饑荒的國家(比如非洲好望角地區)將來可能成為糖尿病的流行地區。因此,必須注意研究哪些國家將來會受到糖尿病的沖擊,將這些地區作為預防的重點。無論如何,2型糖尿病仍將是未來數十年內衛生保健系統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
相關閱讀:
糖化血紅蛋白(HbA1c)以其穩定性佳、簡便易行等諸多優勢,近年來被廣泛應...[詳細]
對1型糖尿病的免疫治療距離現實又近了一步,一項早期臨床試驗的結果顯示,輸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