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種以高血糖為主要標志的慢性代謝性疾病,傳統分類將糖尿病分為1型(自體免疫系統破壞胰島β細胞)或2型(以出現胰島素抵抗和代謝綜合征為典型特征)。還有一種青少年發病的成年型糖尿病,是由單基因突變的胰島β細胞功能遺傳缺陷所致。
12月3日在線發表于《柳葉刀》的一篇述評文章指出,糖尿病是一種多樣化的疾病,目前將糖尿病簡單分為1型和2型是一種以偏概全的分類方式。
瑞典隆德大學LeifGroop博士與共同作者寫道,“糖尿病的概念在最近的幾十年中得到拓展,因為人們逐漸認識到糖尿病是由多重機制作用導致的,各種糖尿病的發病機制和臨床表現取決于基因和環境因素。”
在某些地區,肥胖發病率上升,營養狀態改變和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都是主要的環境影響因素。
越來越多的患者表現為2種或超過2種類型的糖尿病特征。20-40歲之間的青年糖尿病患者因臨床表現不典型,常被錯誤分類。
在過去的30年里,所有兒童和青少年糖尿病患者都被認為是1型糖尿病患者。直到現在,1型糖尿病依然是兒童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見的糖尿病類型。但兒童肥胖越來越多使得2型糖尿病也成為一種新的常見兒童糖尿病類型。在青少年糖尿病患者中進行的SEARCH研究顯示,從2001年到2009年,在美國青少年中2型糖尿病患病率增加了21%.
和成人患者一樣,兒童及青少年2型糖尿病患者也常伴有超重或者肥胖。他們通常在青春期中期發病,β細胞破壞的速度比成人更快。兒童2型糖尿病患者從糖尿病前期進展到糖尿病的平均時間是2.5年,而成人患者平均是10年。
很多年輕的2型糖尿病患者同時呈現兩種類型的糖尿病特征,有的被檢測到體內存在胰腺自身抗體,還有將近20%的患者會發生酮癥酸中毒。
因為酮癥酸中毒在年輕2型糖尿病中越來越常見,以至于酮癥酸中毒對1型糖尿病的辨識價值越來越低。
年輕的2型糖尿病患病人數增加也使得青少年發病的成年型糖尿病的診斷更加困難,因為成年型糖尿病常以發病年齡作為診斷標準之一。
在成人糖尿病患者中,要準確判斷是哪種糖尿病類型也同樣困難。以往常用發病年齡的分界(35-40歲)來區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而現在發病年齡的臨床診斷上的意義甚微。
對20-50歲的糖尿病患者,1型和2型糖尿病的區分尤其困難,成年型糖尿病和繼發性糖尿病都有可能發生。
肥胖曾被認為是2型糖尿病的發病誘因,如今肥胖率劇增使得這一特點無法作為診斷依據。是否伴有肥胖可以用來排除而不是確診2型糖尿病,即不伴有超重和代謝綜合癥的糖尿病患者就不是2型糖尿病,是其他類型糖尿病的可能性更大。
更讓人不解的是,一些成年1型糖尿病患者通常有殘余的β細胞功能,這使得他們的一些臨床特點與2型糖尿病患者相似,而一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也有胰腺自身抗體。
近年來在成年患者中也發現了一些新的亞型糖尿病:如酮癥傾向糖尿病,一種混合糖尿病癥,這類糖尿病患者同時表現出1型和2型糖尿病的特點;
還有成人隱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這類糖尿病患者與常見2型糖尿病患者相比,其發病年齡更小,分泌的胰島素更少,代謝綜合征發病率更低,而與抗體陰性的糖尿病相比,更容易發展成胰島素依賴性。遺傳證據表明成人隱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可能是一種混合形式的糖尿病,一些研究也顯示,與1型和2型都相關的基因在該病發病過程中起到一定作用。
作者們預計,未來糖尿病亞型會更加多變,準確地定義這些亞型會更好地推動糖尿病個體化治療的發展。
糖化血紅蛋白(HbA1c)以其穩定性佳、簡便易行等諸多優勢,近年來被廣泛應...[詳細]
對1型糖尿病的免疫治療距離現實又近了一步,一項早期臨床試驗的結果顯示,輸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