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報《中醫周刊》日前刊載的《也說中醫的標準》一文中說,“目前中醫整體療效越來越差”。筆者對這一觀點表示認同。事實上也是如此。眾多患者生了病痛首先想到的是看西醫,西醫治不好了,再回頭想到看中醫。為什么會產生這種現象呢?筆者認為主要存在以下幾種因素。
院校教育無法取代師徒傳授
傳統的中醫主要靠師徒傳授,好處是耳聞目見,后人可以從前人那里學到絕技秘術;短處是門派較多。這種私家傳授的方式不利于快速大批地培養中醫人才。所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髙等中醫藥院校在全國各地相繼建立。這一舉措應該得到充分的肯定,但是學院式的教育也凸現了一些值得反思的問題。現在走出大學校門的青年中醫因功底差、實踐經驗少,一般不易被病人所接受。中醫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沒有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學習,反復的實踐積累,很難成為一名合格的中醫。而且中醫的成長周期比西醫長,有少數青年中醫因對學習中醫有畏難情緒或出于功利目的而棄中從西。這說明學院式的教育并不能完全取代師徒傳授式的傳統教育方式。只有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才能使中醫得到更好的發展,也有利于中醫整體療效的提髙。
中藥材短缺 價格飆升
以婦科常見的子宮肌瘤、乳腺纖維瘤為例。中醫要治好這類疾病不是用幾服中藥就能應付得了的事,有的患者需要用麝香、炮山甲、鹿角等名貴中藥材,而這些中藥材如今在市場上難以買到,即使買到了也多半是偽劣藥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醫生手中“缺槍短炮”,而且由于中藥材價格暴漲,病家在經濟上也難以承受,只好放棄中醫治療,改投微創手術治療了事。
忽視民間中醫的作用
筆者所說的民間中醫主要是指長年奮斗在農村的廣大中醫,其次是在城鎮開辦了診所的執業中醫。在這支散在民間的中醫隊伍中,不少人由于刻苦學習經典,努力實踐,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乃至身懷絕技而名噪一方。這部分人由于所處的環境與條件限制,看病的方式依然是傳統中醫的辨證施治。他們較好地保留了中醫“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守護了中醫文化的特色。筆者建議,各地衛計委門可以有計劃有步驟地通過調硏和考核等方式,確定這支隊伍中的優秀分子為中醫學術的傳承人,讓他們帶徒弟、傳技藝。
放棄中醫的傳統思維
一般說來,坐門診的西醫平均幾分鐘時間可看完一名病人,而中醫則需要20~30分鐘才能看完一名病人,這就是所謂的“慢郎中”的緣由之一。有的中醫師為了圖省事,只看輔助檢查報告就揮筆給病人開藥了事,反正不用毒藥,即使治不好病也死不了人。這種不遵循中醫的基本理論原則和臨床辨證規律,簡單套用西醫的思維而對病下藥的做法,肯定不會收到中醫診療的預期效果。這種現象在大大小小的中醫醫療機構中都是屢見不鮮的。這種現象如果不加以糾正,必然會使中醫的整體療效繼續滑坡,其后果不堪設想。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目前中醫整體療效越來越差之癥結所在。要守護和發揚中醫文化和診療特色,鞏固和提髙中醫整體療效,如果不費大氣力花大功夫是不會収到顯著效果的。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亞藥理學會和英國藥理學會主辦的澳-英聯合藥理...[詳細]
2月28日,GW制藥宣布美國FDA授予該公司用于治療兒童Lennox-Ga...[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