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雖然不能“視”物,但甲狀腺激素卻能調控視覺色素的產生。德國和奧地利一個聯合研究小組發現,在甲狀腺激素的調控下,成年老鼠的視網膜錐細胞中能產生不同的視覺色素。他們認為,這一機制可能存在于人類等所有哺乳動物中,因此成人甲狀腺激素缺乏也會影響他們的色彩識別能力。
在視網膜中,視錐細胞負責識別顏色。大部分哺乳動物有兩種光譜的視錐細胞類型,都包含了兩種視覺色素(視蛋白),一種對短波光(紫外/藍視蛋白)敏感,另一種對中長波光(綠視蛋白)敏感。視錐細胞會表達一種甲狀腺激素受體,通過激素來抑制紫外/藍視蛋白的合成,而激活綠視蛋白的合成。此前的研究認為,甲狀腺激素控制視蛋白合成只是發育中的自然現象,隨著機體發育,成熟視錐細胞中會建立起一套確定的“視蛋白程序”,不需要進一步調控。
但最近,德國馬普研究院法蘭克福腦研究所與法蘭克福大學以及奧地利維也納的幾家大學聯合,研究了在小鼠出生后早期發育期間甲狀腺激素水平對視錐細胞的影響。結果發現,激素的影響會持續很長時間,在小鼠出生幾周以后,激素影響仍然存在。
據研究小組分析,成熟小鼠甲狀腺功能衰退幾周后,它的視錐細胞就會受到影響,所有視錐細胞轉化為合成紫外/藍視蛋白,綠視蛋白合成減少。經治療激素水平恢復正常以后,視錐細胞也會還原成以前的樣子,繼續按“規定”工作:一種合成綠視蛋白,另一種合成紫外/藍視蛋白。兩種視錐細胞在整個生命期間都受甲狀腺激素的調控并且過程可逆。
馬普研究院研究所的馬丁·格魯斯曼說,如果該機制在人類視錐細胞中也如此,新發現在臨床上具有重要意義。由飲食或甲狀腺切除造成的成人甲狀腺激素缺乏,將會影響他們的視蛋白合成與色彩識別能力。
糖化血紅蛋白(HbA1c)以其穩定性佳、簡便易行等諸多優勢,近年來被廣泛應...[詳細]
對1型糖尿病的免疫治療距離現實又近了一步,一項早期臨床試驗的結果顯示,輸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