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骨科常見疾病治療簡介 - 醫學資源下載
2013-07-31 05:01
閱讀:668
來源:愛愛醫
責任編輯:愛愛醫資源網
[導讀] 【DOC】骨科常見疾病治療簡介 - 醫學資源下載 資源作者:醫璐冇伱 資源分類:醫學 - 臨床其他 資源屬性:文檔 資源售價:0 愛醫幣 資源大小:0.07M 關注入數:736 人次 評論人數:0 人
【DOC】骨科常見疾病治療簡介 - 醫學資源下載
資源作者:
醫璐冇伱 資源分類:
醫學 -
臨床其他 資源屬性:
文檔 資源售價:0 愛醫幣
資源大小:0.07M
關注入數:736 人次
評論人數:0 人
下載人數:74人
上傳日期:2012-11-20 23:33:33
【doc】骨科常見疾病治療簡介
第十四章 骨科疾病
肌肉扭傷
【概述】肌肉扭傷多見于肌肉驟然收縮時,少數肌纖維與肌纖維膜破裂,局部發生出血、炎性滲出、水腫等改變。
【診斷要點】好發于青壯年,有外傷史,主要癥狀為疼痛、活動受限,查體可以發現肌肉痙攣、局限性壓痛、功能障礙。
【藥物治療】
1.受傷后應制動、冷敷。
2.鎮痛藥物 雙氯芬~(25mg,一日3次)、布洛芬(O.2g,一日3次)、吲哚美辛(50mg,一日1次,直腸給藥)、洛索洛芬(60毫克,1日3次)、萘普生(,首次0.5g,以后必要時每6~8?小時一次,一次0.25g)、去痛片(索米痛,一次1—2片,一日1—3次)、曲馬多(口服,一次50~100mg,必要時可重復。日劑量不超過400mg)、氨酚雙氫可待因(每4-6小時1-2片,每次不得超過2片,每日最大劑量為8片)等。
3.局部封閉 利多卡因或普魯卡因加潑尼松龍。
4. 中藥治療,舒筋活血,消淤止痛。 跌打丸(一次1丸,一日2次。規格3g)、三七傷藥顆粒(膠囊、片,一次3粒,一日3次,規格0.25g)、正紅花油外用等。
第二節 肩關節周圍炎
【概述】肩關節周圍炎簡稱肩周炎,是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關節囊的慢性損傷性炎癥。臨床特點為肩關節疼痛、活動受限,多伴有關節周圍肌肉萎縮。
【診斷要點】
1.多見于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
2.起病緩慢。
3.肩部疼痛,夜間明顯,活動受限,逐漸加重。
4.肩關節各個方向活動均受限,外展、內外旋活動受限明顯。
5.肩關節周圍肌肉萎縮,壓痛廣泛。
6.x線檢查可發現肩關節骨質疏松,無骨質破壞。
【藥物治療】
1.使用非甾體抗炎藥雙氯芬酸(25mg,一日3次)、布洛芬(O.2g,一日3次)、吲哚美辛(50mg,一日1次,直腸給藥)、洛索洛芬(60毫克,1日3次)、萘普生(,首次0.5g,以后必要時每6~8?小時一次,一次0.25g)、去痛片(索米痛,一次1—2片,一日1—3次)、曲馬多(口服,一次50~100mg,必要時可重復。日劑量不超過400mg)、氨酚雙氫可待因(每4-6小時1-2片,每次不得超過2片,每日最大劑量為8片)等。
2.局部有明顯局限壓痛者可以封閉治療利多卡因或普魯卡因加潑尼松龍。
3.功能鍛煉急性期后,逐漸開始肩關節主動活動,有利于關節功能的恢復。
4.物理治療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疼痛。
5. 中藥治療 祛風通絡,散寒止痛,正紅花油外用等
第三節 肱骨外上髁炎
【概述】俗稱網球肘,由肱骨外上髁伸肌總腱的慢性損傷所引起的局部無菌性炎癥。
【診斷要點】
1.肘關節外側疼痛,向前臂外側遠端放射。
2.肘關節屈伸活動正常,肱骨外上髁至橈骨小頭有局限
壓痛。
3.伸肌腱牽拉試驗(Mills)陽性。
【藥物治療】
1.使用非甾體抗炎藥雙氯芬酸(25mg,一日3次)、布洛芬(O.2g,一日3次)、吲哚美辛(50mg,一日1次,直腸給藥)、洛索洛芬(60毫克,1日3次)、萘普生(,首次0.5g,以后必要時每6~8?小時一次,一次0.25g)、去痛片(索米痛,一次1—2片,一日1—3次)、曲馬多(口服,一次50~100mg,必要時可重復。日劑量不超過400mg)、氨酚雙氫可待因(每4-6小時1-2片,每次不得超過2片,每日最大劑量為8片)等。
2.痛點封閉利多卡因或普魯卡因加潑尼松龍。
3.物理治療。
4. 中藥治療 祛風通絡,散寒止痛,正紅花油外用等。
第四節 骨 折
【診斷要點】
1.外傷史。
2.疼痛、腫脹、淤血、功能障礙。
3.專有體征畸形、反常活動、骨摩擦音或骨摩擦感。
4.x線檢查可以幫助明確診斷。
5.注意有無合并神經、血管損傷及其他臟器損傷。
6.注意除外病理性骨折。
【藥物治療】
1.治療原則
(1)復位:閉合復位或切開復位。
(2)固定:可以選擇石膏、夾板、牽引等外固定;部分病例需要手術內固定,包括接骨板、髓內釘、螺釘等。
(3)功能鍛煉:有利于增加局部血液循環,促進骨折愈合,避免肌肉萎縮、關節僵硬。
2.復位時局部麻醉用藥將注射針于骨折處皮膚浸潤后,逐步刺人深處,當進入骨折血腫后,可抽出暗紅色血液,然后緩慢將1%普魯卡因或0.5%利多卡因10ml注入血腫。
3.藥物治療
(1)對癥止痛:除外骨筋膜室綜合征的情況下,可以根據疼痛程度給予哌替啶(50mg,肌內注射)、雙氯芬酸(25~50mg,一日3次)、布洛芬(O.2g,一日3次)、吲哚美辛(50mg,直腸給藥,一日1次)、嗎啡(口服,一次5~15mg。一日15~60mg。極量:一次30mg,一日100mg)、洛索洛芬(60毫克,1日3次)、萘普生(,首次0.5g,以后必要時每6~8?小時一次,一次0.25g)、去痛片(索米痛,一次1—2片,一日1—3次)、曲馬多(口服,一次50~100mg,必要時可重復。日劑量不超過400mg)、氨酚雙氫可待因(每4-6小時1-2片,每次不得超過2片,每日最大劑量為8片)等。
(2)開放性骨折在清創的同時給予抗菌藥物、破傷風抗毒素治療。
(3)骨盆骨折或多發骨折可以造成失血性休克,需要抗休克治療(見“創傷性休克”部分)。
4.現場急救時,用清潔敷料包扎傷口后,將骨折部位臨時固定,迅速轉送至上級醫療機構。特別需要注意,開放骨折暴露在外時,一定不要將骨折斷端送回傷口內,避免進一步污染。
5. 中藥治療,舒筋活血,消淤止痛。 跌打丸(一次1丸,一日2次。規格3g)、三七傷藥顆粒(膠囊、片,一次3粒,一日3次,規格0.25g)、正紅花油外用等。
第五節 創傷性關節脫位
【診斷要點】
1.外傷史。
2.局部疼痛、壓痛及腫脹。
3.專有體征畸形、彈性固定、關節空虛。
4.X線片檢查可幫助確診。
5.注意除外合并其他組織或器官的損傷。
【藥物治療】
1.治療原則復位、固定、功能鍛煉。
2.復位時局部麻醉用藥將注射針于脫位處皮膚浸潤后,逐步刺人深處,當進入關節血腫后,可抽出暗紅色血液,然后緩慢將l%普魯卡因或O.5%利多卡因10m1注入血腫。
3.藥物治療可以根據疼痛程度給予哌替啶(50mg,肌內注射)、雙氯芬酸(25~50mg,一日3次)、布洛芬(0.2g,一日3次)、吲哚美辛(50mg,直腸給藥)、嗎啡(口服,一次5~15mg。一日15~60mg。極量:一次30mg,一日100mg)、洛索洛芬(60毫克,1日3次)、萘普生(,首次0.5g,以后必要時每6~8?小時一次,一次0.25g)、去痛片(索米痛,一次1—2片,一日1—3次)、曲馬多(口服,一次50~100mg,必要時可重復。日劑量不超過400mg)、氨酚雙氫可待因(每4-6小時1-2片,每次不得超過2片,每日最大劑量為8片)等。
4.藥物使用與骨折相同。
5. 中藥治療,舒筋活血,消淤止痛。 跌打丸(一次1丸,一日2次。規格3g)、三七傷藥顆粒(膠囊、片,一次3粒,一日3次,規格0.25g)、正紅花油外用等。
第六節 膝關節內、外側副韌帶斷裂
【診斷要點】
1.有外傷史,局部腫脹、淤血;有明顯壓痛。
2.側方應力試驗陽性。
3.應力位拍X線片有助于診斷。
4.檢查時應注意有無合并半月板或交叉韌帶損傷。
【藥物治療】 ’
1.對癥止痛 雙氯芬酸(25mg,一日3次)、布洛芬(O.2g,一日3次)、吲哚美辛(50mg,一目1次,直腸給藥)、洛索洛芬(60毫克,1日3次)、萘普生(,首次0.5g,以后必要時每6~8?小時一次,一次0.25g)、去痛片(索米痛,一次1—2片,一日1—3次)、曲馬多(口服,一次50~100mg,必要時可重復。日劑量不超過400mg)、氨酚雙氫可待因(每4-6小時1-2片,每次不得超過2片,每日最大劑量為8片)等。
2.內外側韌帶部分斷裂可以使用膝關節支具伸直位固定2~3周,然后在支具保護下練習膝關節伸屈活動。
3. 中藥治療,舒筋活血,消淤止痛。 跌打丸(一次1丸,一日2次。規格3g)、三七傷藥顆粒(膠囊、片,一次3粒,一日3次,規格0.25g)、正紅花油外用等。
第七節 踝關節扭傷
【診斷要點】
1.外踝腫脹、淤血,局部壓痛。
2.內翻應力下拍踝關節正位可發現關節間隙不對稱,踝關節不穩定。
【藥物治療】
1.對癥止痛 雙氯芬酸(25mg,一日3次)、布洛芬(O.2g,一日3次)、吲哚美辛(50mg,一日1次,直腸給藥)、洛索洛芬(60毫克,1日3次)、萘普生(,首次0.5g,以后必要時每6~8?小時一次,一次0.25g)、去痛片(索米痛,一次1—2片,一日1—3次)、曲馬多(口服,一次50~100mg,必要時可重復。日劑量不超過400mg)、氨酚雙氫可待因(每4-6小時1-2片,每次不得超過2片,每日最大劑量為8片)等。
2.局部制動 可以使用彈力繃帶、石膏或支具固定踝關節2~3周,有利于韌帶的修復。
3.功能鍛煉。
4. 中藥治療,舒筋活血,消淤止痛。 跌打丸(一次1丸,一日2次。規格3g)、三七傷藥顆粒(膠囊、片,一次3粒,一日3次,規格0.25g)、正紅花油外用等。
第八節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概述】股骨頭缺血壞死是指由于各種原因導致股骨頭血供破壞,造成的最終結果。常見原因包括于髖部外傷、大劑量使用激素、酗酒等。
【診斷要點】
1.髖部骨折或脫位等外傷史、酗酒、使用激素等病史。
2.髖部疼痛、腹股溝疼痛,可向膝關節放射。
3.髖關節活動受限。
4.在疾病的不同階段,X線片可發現股骨頭密度不均、新月征、殷骨頭塌陷、變扁等。
5.CT、MRI可以幫助診斷。
【藥物治療】
1.去除與股骨頭壞死相關的危險因素,如酗酒、使用激素等。
2.減少患髖負重活動。
3.對癥止痛雙氯芬酸(25mg,一日3次)、布洛芬(O.2g,一日3次)、吲哚美辛(50mg,一日1次,直腸給藥)、美洛昔康(7.5毫克/天,如果需要,劑量可增至15毫克/天)、洛索洛芬(60毫克,1日3次)、萘普生(,首次0.5g,以后必要時每6~8?小時一次,一次0.25g)、去痛片(索米痛,一次1—2片,一日1—3次)、曲馬多(口服,一次50~100mg,必要時可重復。日劑量不超過400mg)、氨酚雙氫可待因(每4-6小時1-2片,每次不得超過2片,每日最大劑量為8片)等。
“手術治療髓芯減壓后打壓指骨、轉子問截骨或髖關節置換術。
第九節 急性化膿性骨髓炎
【診斷要點】
1.好發于兒童,以脛骨上段和股骨下段最多見。血源性骨髓炎常突然發病,寒戰、高熱,有明顯的毒血癥癥狀,重者出現昏迷和感染性休克。
2.早期骨端有疼痛、發熱及壓痛,數天后骨膜下膿腫形成,腫脹及疼痛加劇。膿腫破人軟組織后疼痛減輕,但局部紅、腫、熱、壓痛都更為明顯,有波動感。膿腫破潰可形成竇道。
3.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高,血沉和CRP增快;早期血培養常為陽性。分層穿刺對早期診斷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