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簡介
一般情況:患者,男,56歲。
病史:自訴全身無汗2年余,每遇天氣炎熱或活動時,全身不出汗,皮膚發紅,心煩腿軟,什么活動都不能做,甚至夏季氣候炎熱時不敢出門,嚴重影響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曾經到北京某大型綜合醫院做過詳細的檢查,未發現異常情況,診斷為神經功能失調,經用中西藥多方治療無效。余觀其以往病歷,疏風散寒、溫陽補腎、滋陰養血等治療方法都用過,療效平平。追問其病史,起因于2年前某日酒后,自覺煩熱吃冰棒數根,此后便不再出汗,胸脅部有時刺痛,無寒熱,飲食及二便正常,余無明顯不適。
體檢:T 36.6℃,BP 130/80mmHg,神志清,精神可,發育正常,營養良好,扁桃體不大,無鼻塞流涕,兩肺呼吸音清晰,心律85次/min,律齊,未聞及病理性雜音,腹軟無腫塊無壓痛,肝脾未觸及,下肢無水腫,舌質淡暗邊尖有少量瘀點,苔薄白,脈弦。
診斷:無汗癥(氣滯血瘀型)。治法:行氣活血,溫經通絡。
方用血府逐瘀湯加減:當歸12g, 川芎12g,桃仁10g, 紅花10g, 柴胡10g, 枳殼12g, 赤芍10g, 牛膝15g, 桔梗10g, 桂枝8g, 甘草4g, 水煎服,每日1劑。
二診:服上方5劑,胸脅痛明顯減輕,吃飯時頭部微有汗出,上方加麻黃
三診:服上方7劑全身見汗,無明顯不適,自覺疾病已愈。
病例討論
祖國醫學認為汗為心之液,是陽氣蒸化津液出于體表而成。即《素問·陰陽別論》所說:“陽加于陰謂之汗”.正常生理下應該出汗,如《靈樞·五癃津液別論》說:“天暑衣厚則腠理開,故汗出”.至于無汗的原因,一是陽氣虛弱,無力蒸化津液,猶如釜底無火;二是陰津虧虛,無津外泄,猶如釜中無水。津液是血液重要的組成部分,二者同質同源,病理上互相影響,正如《靈樞·營衛生會篇》指出:“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血液運行不暢,經脈阻滯,津液的輸布必定會受到影響,雖有水有火,因輸布道路受阻,也不能發于體表而成為汗。故此,筆者根據中醫的理論辨證,用血府逐瘀湯治療無汗癥取得良好的效果。
隨著前列腺癌發病率的逐年上升,精準診斷與分層治療成為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多...[詳細]
綜合治療的必要性帶狀皰疹神經痛的治療需要多模式、多學科的綜合治療策略。結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