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室性早搏 ≤ 100 次/24 小時,或 5 次/小時,超過此數只能說明有心臟電活動異常,是否屬病理性應綜合臨床資料判斷。
室性早博以 Lown法分級,3 級及3 級以上,即成對室性早搏、多形性室性早搏、短陣室性心動過速( 3 個以上,持續時間 <30 s )、多形性室性心動過速、持續性室性心動過速( 持續時間≥ 30s )均有病理意義;
動態心電圖圖譜01
動態心電圖圖譜02
動態心電圖圖譜03
室性心律失常藥物療效評價
室性心律失常藥物療效評價,可采用ESVEN標準,即患者治療前后自身對照,達到以下標推才能判定治療有效:
室性過早搏動減少≥70%;
成對室性早搏減少≥80%;
短陣室性心動過速消失≥90%,15 次以上室性心動過速及運動時≥5 次的室性心動過速完全消失。
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經動態心電圖復查,若室性早搏增加數倍以上或出現新的快速心律失常抑或由非持續性室性心動過速轉變為持續性室性心動過速,出現明顯的房室阻滯及QT間期延長等,應注意藥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竇房結功能障礙診斷標準
竇性心動過緩 ≤40 bpm,持續 1 min;
二度Ⅱ型竇房阻滯;竇性停搏 >3 s,竇性心動過緩伴短陣心房顫動、心房撲動或室上性心動過速,發作停止時竇性搏動恢復時間 >2 s。
要注意藥物引起的一過性竇房結功能異常。
動態心電圖圖譜04
動態心電圖圖譜05
近期,美國心臟學會(AHA)發布了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的相關事宜的科學聲明,...[詳細]
糖尿病與冠心病互為高危因素。當糖尿病與冠心病并存時,患者發生嚴重不良心血管...[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