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出120,簡直有點不可思議,科里同事都開始喊我“死神”了:就因為最近有點“背”,連著上了三個班,第一趟120出車任務,都遭遇了“現場死亡”!
NO1.一個酒后摔倒而猝死的81歲老人
8.13,那天是我的替班。
科里同事吳醫生因為要給孩子報名,讓我替他上半天班。
急診科有個定律,你也可以說是邪勁,科里人都說千萬不要替班,因為一替班,就有事,我還年輕,根本就不信這種老迷信。
一上午都沒什么動靜。很正常的接診日程,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很快就要到中午了,快要完成任務啦——且慢,不要高興得太早!
11:16,天中第一城北苑13號樓,暈倒,內科。
暈倒,是120急救接診的家常便飯,見得太多啦!救護車快速趕往現場。患者平躺在床上,早已氣絕身亡!現場查體:患者陳xx,男,81歲,猝死,現場死亡。陳某都81歲了,平時還喜歡喝兩口。今天,像往常一樣,老人偷著又抿了兩口小酒,不過后來摔倒了,家屬把他扶起來,躺倒床上,就張羅著出去給他買點藥。傷者身邊當時家里沒人,等到老人家屬回到家,期間也就約莫有十來分鐘。
可這床上的人都不對勁了!后來,人都成了急救隊員看到的這樣了。
現場判斷:呼叫患者,聽心音,觸摸頸部大動脈搏動,看瞳孔,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為了更有說服力,也為驗證醫護人員的現場判斷。最后,醫護們協力,現場給死者拉一個心電圖直線。
紙質的直線心電圖,是出現判斷患者死亡,最有說明力的死亡證明。
感悟:便攜式心電圖機,是120急救隊員一旦出車,出門必備的裝備。
圖片來源:123RF
NO2.死亡多時!尸斑尸僵都出現了!
8.16日,值班。
休息兩天之后,精神抖擻地來到工作崗位,換上急救服,晨會交接班之后,剛坐到醫生診斷室的桌前,急救出車指令就響了!
8:56,酒精中毒!?
大清早的,還有誰喝酒?不是宿醉就是酒精依賴者。但肯定不是什么好事,因為,這太不正常了。
鄧xx,男,38歲,酒精中毒,樂山路北段xxx園,現場死亡,整個房間充斥著濃重的酒氣。家人一直打電話不接。早晨過來一看,人當時就傻了!急救隊員現場判斷其頸部大動脈搏動時,都出現尸僵、尸斑了,由此看來夜里人都出事了!
根據現場評估和患者家屬的敘述,疑似酒精中毒者頭一天夜里飲酒,回來后家里無人守護,平臥位,疑似醉酒后誤吸導致窒息死亡。當然,這只是猜測,也許是心臟病呢?但酒精中毒造成的窒息死亡,是酒精中毒意外死亡的主要死因。
感悟:38歲,正值壯年,如果不是醉酒,如果身邊有人守護,也許,悲劇就不會發生。
NO3.如果家屬注意到患者的情緒變化……
8月19日,8:43,一大早,急救出車指令就下達了:大界牌金山路慎陽路,自縊。
每次出車之前,急救隊員都會習慣性的看看出車命令單:呼救原因-自縊???
大清早的,可真夠晦氣的。這可是今天上班的第一次出車啊!
第一次接診決定一天**?那今天的出車任務可真有些出師不利了。
吊死的。當場氣絕!脖子下一個紅色的深溝,明顯的勒痕。還好,現場沒那么恐怖。
張xx,女,54歲,自縊身亡。
圖片來源:123RF
現場判斷:大動脈搏動消失,心音消失,觀察瞳孔,散大固定,對光反射消失,現場死亡,拉直線心電圖!
死者也才54歲,之前在某醫院住院治療,病沒治好,患者就要求出院,放棄治療,回到家沒幾天,趁家屬不注意尋了短見。
應該是惡性腫瘤之類的不治之癥,否則,誰會在50多歲的年齡,尋此下策?
患者家屬要是早點意識到患者的心理變化,及早進行心理干預,結局也許就不會是這樣的凄慘!
作為醫護人員,同為血肉之軀,幾日之內,接連接收到這么多的***,這值班人員的心理該有多大,才能承受得住眼前這一樁一件的***,不受這些惡性的意外死亡事件的影響?!
醫護人員接受***何其多,如何調整?
1、 學會傾訴 有的人喜歡有事存在心理,其實,這種人很不好。作為醫護人員,在接受大量的***后,要學會傾訴,可以給身邊同事進行交流,大家在一起,更有共同語言,彼此也可抱團取暖。
2、 自我調節 心理疏導,不是單單針對患者群體,醫護人員自身,也很需要。給自己一頓美餐、K歌、廣場舞、散步、慢跑等等,采取適合自己的調節方式,把自己鍛煉成身心強大的人。
3、 適當休假 身心俱疲的時候,實在繃不住了,那就歇歇吧!給自己調個班、放個假,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隨著前列腺癌發病率的逐年上升,精準診斷與分層治療成為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多...[詳細]
綜合治療的必要性帶狀皰疹神經痛的治療需要多模式、多學科的綜合治療策略。結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