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起搏器已不再是簡單的起搏治療功能,更擁有豐富的診斷功能,不僅能提供起搏器工作狀態信息,更為部分心血管疾病提供及時的相關信息與預警,起搏器如何實現其診斷功能?簡言之,通過起搏器機殼和導線收集的電學相關的信號,在隨訪程控儀或遠程隨訪網站上繪制成數據圖表,幫助臨床醫生判斷起搏器的工作狀態和患者某類疾病的進展。起搏器的診斷功能主要包括兩大類型:對于起搏系統運作穩定性、安全性的診斷功能和對患者各類疾病信息變化的診斷功能。現就這兩大類診斷功能作相關進展介紹。
對于起搏系統穩定性相關的診斷功能主要是針對導線的完整性的管理,特別的,對于植入式心律轉復除顫器(ICD)來說,增加了諸如除顫導線完整性監測、以及自動感知靈敏度調節、噪音檢測、T波濾過等等避免不恰當放電治療的功能,其同時也是對除顫器系統工作穩定性診斷數據的補充。總體而言,對于起搏系統穩定性相關的診斷功能的重中之重是提供導線工作狀態的長期數據,并且在發生異常時及時報警。起搏器植入術中,當導線植入患者心內膜(CRT多為冠狀靜脈內)后,需要測試該導線位點的起搏閾值、感知閾值及起搏阻抗,以此來評估該起搏位點是否適合,若數據良好,則固定導線、連接起搏器,完成植入。當患者定期隨訪時,依舊需要依靠上述三項數據來評判隨訪當時的導線工作狀態是否良好,如良好,則約定下次隨訪時間。
此類方法的弊病有二:其一,主管醫生對患者兩次測量期間的起搏系統工作狀態知之甚少,難以判斷患者某些癥狀與起搏工作是否良好之間的關系;其二,起搏導線測量數具有一定的安全范圍,處于安全范圍內的數值均判定為良好,但主管醫生無法保障患者在下一次隨訪前(如1年)起搏導線工作始終穩定。現今的起搏器多數能夠提供起搏系統工作狀態的長期趨勢圖表,最長可以記錄一年內患者起搏導線每天的三項評估指標:起搏閾值、感知閾值和起搏阻抗。主管醫生可以通過患者隨訪期間得到的趨勢圖表預測未來一段時間患者起搏系統的工作狀態;也可以通過回顧趨勢圖表的數據,查看患者某些癥狀與起搏工作的關系。
現今的起搏器同時提供保障起搏安全的功能,自動調節起搏輸出電壓和感知靈敏度,最大程度保證起搏工作正常;同時也提供起搏導線阻抗監測、報警功能及導線極性轉換功能(雙極轉單極)。總而言之,對于起搏系統穩定性的診斷功能已經非常的完善,醫生可以通過起搏器提供的數據圖表清晰的判斷患者起搏系統工作狀態;相對應的起搏自動化功能也將最大程度的保障起搏系統安全穩定的工作。
起搏器診斷功能目前的發展趨勢更多是朝向對于患者疾病的管理,既通過起搏器收集的信息為醫生提供某些疾病進展情況,主管醫生依據其信息做出進一步治療方案的調整。目前起搏器發展能夠監測的疾病主要包括:房性心律失常管理、心衰的監測及心肌缺血的實時預警。
對于房性心律失常的監測:在2010年AHA公布的“起搏器患者無癥狀AF與卒中關系評價研究”中提到,36%的起搏器植入患者可能發生無癥狀房顫,研究證實,無癥狀房顫危害等同于有癥狀房顫。起搏器的房性心律失常診斷功能可以及時有效地監測無癥狀房顫的發生,為臨床干預手段的及時決策提供有價值的信息,以降低卒中的發生率。傳統起搏器對房顫監測存在無法調和的矛盾,既房顫波需要更高的感知靈敏度,而更高的感知靈敏度又將造成更多的不恰當感知。現今起搏器可將ICD 中感知室顫技術移植至普通起搏器中,調整后用于房顫感知,以保障感知的及時與準確性,同時避免不恰當的感知出現。起搏器有效監測房顫的另一大優勢在于其可以提供多種數據圖表,記錄患者房顫發生的持續時間、峰值心房率、心室率以及房顫發作負荷等。幫助臨床醫生準確判斷患者房顫類型(陣發性、持續性),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如節律控制、室率控制及抗凝治療等。房顫的負荷圖表可以監測節律控制的有效性。隨著腔內心電圖存儲(sEGM)技術的改進,可以更加直觀準確的判斷房顫的類型及排除干擾事件。目前起搏器對于房性心律失常的監測技術已經日漸成熟,臨床醫生若能充分利用其診斷功能,必能更好地管理患者的房性心律失常。
對于心衰的監測:起搏器目前可以監測的心衰預測因子包括:平均心律、心律變異性、房顫負荷及房顫期間心室率、患者活動度。另外近年來興起的經胸阻抗數據可以直觀的表達患者心衰后液體潴留情況。
針對患者活動度與心衰的關系,Braunschweig F等人研究發現患者活動度的減少可預測心衰的加劇。傳統的活動度監測基于起搏器中體動傳感器提供的數據,而其并不能完全真實地反應患者活動的變化情況。比如較為顛簸的汽車可能引起體動傳感器的計數,而缺少相對運動的活動方式如自行車又往往難以啟動提供傳感器工作。近年來圣猶太達公司采用一種新型算法,將起搏器體動傳感器數據與患者自身心律按一定加權比例組成一組新的數據,有效的避免之前由單一體動傳感器提供數據的缺陷。使起搏器對患者活動度的監測評估更接近于真實情況。
經胸阻抗監測:隨著心衰的惡化所導致的體液潴留加重,肺水腫增多使電極頭端至機殼的阻抗(即經胸阻抗)降低。利有該機制與起搏器報警功能結合,患者可以及時得知自身體液潴留情況,以利其及時就醫及調整藥物干預手段,減少臨床心衰的發作。具有更多心衰監測與預警功能的起搏器正在研發中,部分已在歐美臨床應用,如具備左房壓力監測、肺動脈壓力監測等手段,可更為直觀地反應血流動力學指標。經胸阻抗監測的升級工作也在進行中。目前經胸阻抗的監測功能僅在ICD 及CRT-D中提供,相信不久也將出現在普通起搏器中。
心肌缺血的實時預警:心肌缺血發作時,易伴發心電活動不穩定,從而促發室速,室顫等惡性心律失常。采用ST段監測功能監測心肌缺血并預警,為臨床提供有意義的診斷信息,指導及時干預,減少或避免缺血事件發生,穩定心肌電活動,從根本上減少室速、室顫發作,進而減少ICD發電,同時也避免因發電所引發的心肌二次損傷。擁有ST段監測及預警功能的ICD具有與其他ICD不同平臺的感知過濾器,可以完整的保留ST-T段波形。在體內使用單極感知回路,還原的sEGM與ECG類似。 ICD采用正常時期患者QRS-T的波形作為模板。動態逐跳比較ST段抬高或壓低的幅度,當監測到ST段改變超出設定的安全范圍后,ICD給予報警提示。
隨著起搏器遠程隨訪的技術應用日益推廣,起搏器的診斷功能將發揮越來越大的功能。醫生更多的學習與利用起搏器的先進診斷功能,可以更好地在臨床工作中為患者服務。(寧波市第二醫院 江隆福)
隨著前列腺癌發病率的逐年上升,精準診斷與分層治療成為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多...[詳細]
綜合治療的必要性帶狀皰疹神經痛的治療需要多模式、多學科的綜合治療策略。結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