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維爾茨堡大學28日發表新聞公報說,雖然對付癌細胞很困難,但該校研究人員發現一種關鍵酶,抑制它可以讓癌細胞"餓"死。與切斷營養源讓癌細胞"餓"死的辦法相比,這是一種新的使其"餓"死的方法,且實施起來更方便。
正如其他體細胞一樣,癌細胞也需要補充營養,以完成自身代謝。不過,癌細胞通常還會利用大量營養分裂增殖。
在營養供給有限的情況下,癌細胞如何分配養料,以完成代謝和增殖這兩項任務?研究人員發現,癌細胞中存在一種扮演"調控"角色的激酶,一旦細胞沒有足夠的能量完成自身代謝,這種激酶便會抑制癌細胞生長。研究人員設想,如果讓這種激酶停止工作,不知道會出現什么后果。
實驗結果顯示,癌細胞接收不到能量分配"指令"后,會將全部能量用于分裂增殖,以至于沒留下足夠的能量用于自身代謝,最終活活"餓"死。
研究人員丹尼埃爾·墨菲說,這種激酶可作為潛在的抗癌藥物的靶向。
實驗結果還顯示,"封鎖"這種激酶后,大部分普通細胞并未受到傷害。對此,研究人員也表示驚訝,具體機制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研究人員說,這一新發現為癌癥治療提供了一種新思路,但形成有效的抗癌療法尚需時日。目前,研究人員已在動物實驗中發現,該方法對治療腸癌有一定功效,但對其他癌癥是否同樣有效,有待進一步驗證。
肺癌已成為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之首,分別占比19.59%和24.87...[詳細]
在我國,肺癌發病率位居惡性腫瘤首位,約為46.08/10萬,占所有惡性腫瘤...[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