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心肺復蘇的研究進展 內容預覽:
(專家課件預覽:點擊下圖可進行全文預覽)
關于心肺復蘇的研究進展 內容簡介:
腹部按壓可以使橫膈膜上升,按壓結束時可導致病人吸氣。操作時主動脈壓持續高于右心房壓力,保證含氧低二。E-CPR(體外心肺復蘇)
體外膜肺氧合(ECMO)是救治心搏驟停最先
進的技術。
在胸外按壓的同時
通過股動、靜脈置
管建立ECMO循環。
優點:
能增加心肌供血,有利于自主循環恢復
能維持重要器官供血
贏得分析心搏驟停原因的時間
便于實施低溫治療,有利于腦保護
三。開腹經膈肌下抬擠心臟
特點:
開腹入路損傷小、好時短、操作容易
通過膈肌的上下移動,發揮“心泵”、“胸泵”作用,提高了心排血量,避免開胸心臟按壓壓迫心房冠脈支的缺陷,保證冠脈灌注
發揮“肺泵”作用,省略人工呼吸
膈肌下“抬擠”與原來的“按壓”有明顯差異
原理:
心臟前為胸骨,下抵膈肌,后靠脊柱,心包限制心臟左右移動,操作者用2——5掌指托起膈肌抬擠心臟,通過“心泵”機制泵血,同時膈肌上移,胸腔變小,發揮“胸泵”作用提高心排血量;發揮“肺泵”作用,改善肺部通氣。
四。心肺復蘇中應用低溫療法
低溫的保護機制:
低溫能在腦損傷的早期阻止細胞凋亡;減輕線粒體功能紊亂;降低血管滲透性,減輕腦水腫,維護血腦屏障功能,抑制內源性損害因子的釋放減輕細胞損害,降低腦損傷區興奮性氨基酸的釋放。
降低心律使全身血管阻力增加,同時降低肺通氣量,保持二氧化碳分壓正常。
目標溫度:
32.0——34.0oC
降溫時間點:
研究傾向越早越好
降溫方法:
物理降溫和化學降溫
侵入性降溫和非侵入性降溫
全身降溫和局部降溫
體表、體腔、血管內降溫
最適合院前急救應用的是靜脈灌注冷液體(1000ml左右4oC的冷液體降溫1.24oC)的血液不會流回心臟。
點擊下載***:關于心肺復蘇的研究進展